说说汽车售后配件呆滞形成

说起这个话题,就一个字——冤,真TMD冤,好像是五个字了。

真是让雷锋流血又流泪,哑巴吃苦,有苦说不出的内伤,倾诉起来都能让人潸然泪下,一把鼻子一把泪。

本来开了个头,打算一口气整理完的,无奈于要蹭别人的车回去,一扔就有拖延症,一周过去了一个字没增加。

要知道我现在是没车的生活,交通靠走——11路。

想着怎么写能把这种烦躁,苦板的内容提升一点乐趣,起码是传递正能量,限于个人才疏学浅,文笔有限,时间紧迫,先记录下来,后续升华了自己再升华文字。

汽车配件图示

言归正传,呆滞就是一个被动局面的词,形成有滞后性,文水煮青蛙的过程,意识到呆滞为时已晚,已成定局,只能接受现实。

因为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在没有到年限时,也只能预警,不便于决策,谁也不想对未来不确定的预知负责,成冤大头的可能性较大,若谁能神机妙算,动不动提出个大数据概念,那也不用做这个行业,直接买股票、买彩票,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先说说呆滞形成的几种可能性:

1、技改、设变、召回;

这个是源头、体制问题,有的主机厂供应体系稳定,或内部合作单位,技改设变少,对备件业务比较重视,在采购溯源时,签订合同已经考虑了法规年限内的备件保供,而不是随意设变,以项目进度压阀点审核,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当时可供不保证以后可以供,项目组只管生不管养。

要从体制上重视售后,在研发、采购、模具、二轨、供应商退出等机制上建立规则,加大平台车型配件通用化,自主体系内供货等全面建设。

2、EOP切换,一次性储备;

这条是最普遍,最难定夺,最容易出问题,扯皮最多的,主要是处于被动。

供应商倒闭、破产;退出主机厂供应体系,强势的主动退出,弱势的被动淘汰;存在商务纠纷;制造基地关停;这些信息在前端有苗头时基本保密,一旦hold不住了,被动接受储备,不然没的玩了。一次性储备要预测后续10年的需求,谁能料事如神,谁能预料到哪天撞车坏哪个件,储备的结果就两条,要么呆滞,要么缺件。

3、新品铺货滞销;

新车上市,雷声大雨点小,期望主打车型最后被人打得满地找牙,起初为了规避售后维修件到位不及时影响新车销售,强制网点铺货,铺货的品种是有讲究的,别上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备胎这玩意也整进去,建立几级库存后卖出去的数量不足指头数。

4、终端退库;

为了完成当年的任务量,给了政策让网点订购,销售不出去可以退库,当时订的有多欢,退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5、活动促销节点把控不准;

活动没上线数,区域分批不均衡,估算量过大等,活动日期结束,库存还一大堆,退回供应商也不接受,装车件不允许批次倒退,另外自有库存已经结算。

6、制造基地剩余库存转入;

Eop后,可能是制造工厂结余的库存,或瑕疵品,或无法退给供应商,知道售后要储备,尽量让售后接收,甚至威胁这次不要以后就没了。瑕疵件名义上送给售后,对于工厂下账是合规了,售后最后兜底。

7、最小起订量;

需求方要100个,供应制造方按开机、材料、磨具等一刀下去就得1000个,不然就一个也没有。对标过其他同行,要么降量涨价,要么通过贸易商代购,出于降本原则,商务价格框定等合规前提下,没人愿意“以身试法”,眼睁睁看着舍本逐末。

8、计划预测偏差;

计划数是理论的,考虑全面的话是最理想状态,最优的计划基本不会形成严重的呆滞。偏偏只要存货呆滞了,说最多的声音是计划不准,这种是没头没脑,说话不经过大脑,带有栽赃陷害、诬陷忠良、阴谋诡计心态的人出言不逊,一笑而过为好。复盘反思,重点对大金额大体积件做深入研究,酌情控制。

以上未考虑周全的,可以补充。

呆滞的不良影响不再赘述,没有形成销售价值,却产生了资金占用、人工、仓储、运输、包装、管理费用。大部分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在呆滞物料中总结经验,只要剖析其中的一两条作为重点改善项,即可在服务、成本、质量多维度提升一个管理台阶。

希望有行业的有识之士,经验相授,传道授业解惑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汽车售后配件呆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