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计划]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情

      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一些重要理论。叶武滨老师提出: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习惯,管理自己的事件来达成对时间的管理。那么有哪些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以管理事件与习惯呢?

28法则和要事优先——德鲁克

    管理学泰斗德鲁克说:时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稀缺性的资源。他甚至把时间管理排在5项管理当中第一的位置。德鲁克说要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最后才能更好的安排时间。德鲁克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20%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别人做。最初提出28法则的是意大利的一个经济学家帕累托,德鲁克把28法则应用到时间管理上,引发了叶武滨老师跟大家分享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专注做、用心做,做到极致,这就叫做——做要事。

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史蒂芬科维

    经过很多年的发展,美国人史蒂芬科维写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谈到很重要的时间管理四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他建议我们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德鲁克提出要做重要的事。史蒂芬柯维进一步提出了紧急和不紧急的概念,建议我们去做重要不紧急,即第二象限的事,其实就是建议我们去做未来的事情,让我们去做计划,未雨绸缪,也就是中国人讲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去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那么慢慢的就没有紧急的事情了。

吃青蛙——马克吐温和伯恩崔西

    马克吐温提出了“吃青蛙”的理论。他说:如果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就吃掉一只大青蛙(青蛙代表有挑战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今天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另外一位美国人伯恩崔西写了一本书《吃掉那只青蛙》,倡导每天吃三只青蛙。其实“吃青蛙”谈的还是要事优先的理论。

宏观和微观的结合,紧急和不紧急的平衡——大卫艾伦

    一个忙碌的人被事物缠身了,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规划他的未来的,所以他也很难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GTD思想的发明人大卫艾伦写了三本书《搞定1》、《搞定2》、《搞定3》,叶武滨老师是这本书的受益者,他非常感谢这位大卫艾伦先生。这是一套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关注全局又关注细节的时间管理体系,可以达到“见林观木”的效果。一个人能做到既有战略性又有战术性,在紧急不紧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最关键的。

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叶武滨

    在前人的基础上,叶武滨提出,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首先做、用心做、专注做,做到极致!

我自己是怎么做的?

    回顾起来,对于我自己来说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都有哪些呢?算起来,我其实一直都把读书、写作和学英语作为自己的个人爱好,也曾在这几个方面下过一番功夫。

    以前曾参加过一些读书会,每年年初的时候也会给自己立下“今年要读多少本书”的Flag,也陆陆续续给自己买了不少书。但是结果呢,总是最初的一段热情过后慢慢就淡忘了,只剩下了一书柜看到一半甚至没有开封的新书。

    关于写作,其实我也曾努力过一阵子。那是2008年我去日本留学期间,当时有个想法就是想要记录下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于是我开了一个新浪博客,取名为“我在仙台的日子”。起初我写的很有兴致,后来慢慢演变为流水账,再后来,由于课题任务繁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不知不觉就停了笔。再后来呢?2011年3.11仙台发生了9级大地震,我回国工作,渐渐地根本就忘了我还曾经开过一个博客这件事,连账号和密码也完全忘得一干二净。今天重温了叶老师的“人生不在做多少事,而在于用心做、专心做重要的事。”联想到文案组有那么多小伙伴们开公号,几年如一日地写作,我猛然一下子想起昔日里自己的那个博客了。出于试试看的心态,我录入了“我在仙台的日子”这几个字,居然搜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75876900_0_1.html)。它居然一直都还在,而且博客级别已经升到了10级。打开一篇篇的博文,读着昔日记录的点点滴滴,我几乎泪目,一个人在国外的那段时光忽然历历在目。真的是“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啊,那三年的时光给我留下的恐怕只有这一篇篇的文字了。倘使我从那时开始一直不间断地往下写,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了呢?

    再说说这次写。当我参加21天营,在叶老师的鼓励下和众多小伙伴的影响之下,注册的时候,与另一位小伙伴一样,我惊讶地发现我居然不是第一次登录自己的账号,上面明显地提示我上次登录的时间是2017年4月。我又一次愕然了,2017年4月,不正是我第一次听叶老师的100讲之后开始买苹果手机、买Ominifocus、买Calender5的那段时间吗?那么后来呢?为什么就没有后来了呢?还是那句话:倘使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地一点一点写起来,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了呢?

    写到这里,我的心其实已经很痛了。因为我曾经的不专注,曾经的半途而废,我都错过了什么呢?我需要站起来走一走,恢复一下我此刻不平静的心…...

    走了一圈我又回来了。刚才想了想,其实我也不是那么不可救药。目前我还有两件事做的比较专注。一个是学英语,一个是跑步。

    先说学英语,我从去年开始给自己报英语口语班,尽管上班时间紧张,很难给自己找到合适的时间上课,但是我依然努力坚持着,中间断过一个月,后来又坚持接上了。与很多学员相比,我的进度比较慢,但也从一开始的六级逐渐升到了现在的九级。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比较小,每年就提高3个级别。今年年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11级,目前看来应该可以达标。

    再说说跑步。这是我参加第二个21天营的目标。我从最初的1.5公里开始,每次只比上一次多跑100米,达到3公里后,每次只比上一次多跑50米。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现在已经能跑3.8公里。而且最近我又给自己报了5公里线上比赛,我非常有信心能够顺利完成比赛。回想起这一个多月的努力和坚持,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变化。这就是用心做、专注做一件事的力量。

给你们的建议

    看到了我的失败的例子和成功例子,相信大家也一定认识到了专注与否所带来的不同结果。那么该怎样做到专注呢?建议大家参考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找到对于自己而言需要不断积累和精进的领域,也就是需要专注做的要事。

其次,做好计划,根据需要制定每天或每周投入的频次,每次投入的时间(时间*每周频次*月份)。如,每次跑步半小时,每周3-4次,;每次学英语半小时,每周6天以上;每次写一篇500或800字的文案,每周5天以上;每次听半小时书,每周5天以上…

第三,借助外力,让自己置身于同频的圈子,经常与之互动,交流经验,互相赋能。如加入跑步圈,文案组,英语圈,书友圈,这样可以让环境提醒自己更专注,不要忘了初心,不要偏离了目标,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最后,可以去参加与自己所专注的领域相关的各种比赛或分享会。比如参加跑步比赛、英语考试、投各种稿件、读书分享会。这即是对自己的一种考核,也是一种输出。不管专注于哪个领域,最重要的都是要完成输出,至此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

好了,今天的转述和分享就到这里,你们看了有收获吗?


今日金句:

叶武滨: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习惯,管理自己的事件来达成对时间的管理。

管理学泰斗德鲁克:时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稀缺性的资源。

德鲁克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20%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别人做。

叶武滨老师: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专注做、用心做,做到极致。

史蒂芬柯维谈:优先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

马克吐温:如果每天早上起来我们就吃掉一只大青蛙,我们就会发现今天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

今日推荐书籍:

史蒂芬科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伯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

大卫艾伦:《搞定1》、《搞定2》、《搞定3》

你可能感兴趣的:(04 [计划]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