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死亡诗社》,令人窒息的功利性社会中闪耀的希望之光

《死亡诗社》电影海报
《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它曾荣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提名。其豆瓣评分高达8.9分。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

影片一开场,威尔顿贵族学校1959年度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开场正在隆重举行。

在典礼上,校长诺伦博士骄傲地回顾着学校的辉煌,为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信条并因此成为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而骄傲。

也就在这一天,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从伦敦回来执教的新教师约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师。由此,故事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冲突的故事,一方是以院长诺伦博士和尼尔的父亲为代表的正统、保守、权威的学校和父母,是当时主流社会的代表,另一方是尼尔和托德等深受基廷老师创新思维的鼓舞与影响,具有反叛精神和无尽活力的青年学生。

这部电影看得我几度落泪。关于剧情介绍,网上有很多信息和资源,视频网站也有完整的电影可供观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寻找查看。

回顾影片,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印象的是以下三段情节。

第一,尼尔的自杀。

年轻、充满激情的尼尔

尼尔,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之一,也是这群青年学生的代表。他浪漫、热情、友善,心中有火一般的激情;他不满学校和父母的严格管制,却又无力反抗,不得不屈从于权威与现实,却又不甘心任人摆布。

基廷老师与传统教育全然相悖的理念,点燃了他心中的激情。在父亲鞭长莫及的住校生活中,他鼓动大家瞒着校方和父母,建立了死亡诗社。他们在山洞里吟诗、唱歌、与女孩子们聊天,尽情欢笑。

尼尔非常热爱戏剧表演,也具有很高的表演天赋,他一心向往着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然而,这却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

可悲的是,他从不敢当面与父亲抗争,甚至都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却又拗不过内心真实的自我,在父亲去国外期间,自作主张地报名参加了戏剧社,寄希望于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当一位伟大演员的梦想。

演出开始了,表演非常成功,尼尔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了所有人的喝彩。可是,就在落幕的瞬间,尼尔看到了父亲的身影,顿时,脸上的神情变得复杂起来,欢笑中带着不被理解的痛苦,还夹杂着一丝对父亲的恐惧。

果然,尼尔的父亲大为光火,当天晚上就将尼尔带回了家中。回家之后,父亲大发雷霆,决定让尼尔中断在威尔顿学校的学业,送他去管制更严格的军队院校接受教育。这次,尼尔终于和父亲争辩了起来,可既不坚决,也无济于事。

当天夜里,尼尔开枪自杀,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宣告自由,用自我毁灭的方式做出了最后的抗争,彻底摆脱了父亲的高压控制。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痛哭失声。多么年轻、多么美好的青春生命,就这样毁灭了。

第二,尼尔和托德的友谊。

尼尔与托德

托德是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尼尔的室友。这是一个内向腼腆的男生,他富有写诗的天赋,但是很在意他人眼光,对自己要求严苛到了限制自我表达的程度。

托德如此自卑而唯唯诺诺的原因很简单,他是家中的次子,有一个顶尖优秀的哥哥,在成长中一直被笼罩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导致他不敢展示自己,不能肯定和认可自己的价值。

进校之初的托德,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与尼尔成为室友之后,逐渐被在学校里大胆、敢想敢做和耀眼夺目的尼尔所吸引,他心中非常羡慕活得那么热烈的尼尔,他们之间的友谊开始于尼尔对诗的热爱和对他的接纳,并不断加深。

影片中有一幕情节,是托德过生日时,他父母送来的生日礼物是一套精致的文具。托德一个人落寞地坐在校园里。这时,尼尔来了,他问托德为什么不高兴,托德说父母的生日礼物年年如此,毫无新意,也令他感受不到任何爱意。

尼尔拿过礼物笑着抛向天空,托德起初一愣,随之也和尼尔一起把礼物一件件地抛了出去。

夜空下,两个大男孩儿嬉笑着。他们抛弃的不单单是生日礼物,也是对父母畸形的爱和约束的反抗。就在那一刻,他们的友谊更加深了一步。

第三,托德的蜕变。
站起的托德

当得知尼尔自杀的消息时,托德深受打击,悲痛万分。但与此同时,尼尔的悲惨结局也唤起了托德内心的勇敢与力量。

校方为尼尔的死找了替罪羊,基廷老师成为了牺牲品,被校方解雇。影片结尾,在基廷老师离开教室时,是托德当着威严的校长的面,第一个毅然而勇敢地站到了课桌上,向基廷老师致敬。

影片结束了,尽管现实并无改变,课堂回到了正统、保守的轨道上,校方坚持的依然只是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不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充满功利性的主流社会依然令人窒息,但从站起的托德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微小但闪耀的希望之光!

希望之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死亡诗社》,令人窒息的功利性社会中闪耀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