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0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白话诠释:卫灵公问孔子关于排兵布阵的事情,公司对答到说,“祭祀的事情,我曾经听说过;军队的事情,我还没有学习。”第2天,就离开了卫国。

孔子在陈国没有饭吃,跟随他的人都十分担忧不能振作。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难道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够坚守自己,小人穷困了之后就会行为泛滥、没有节制。”

切己体察:第1句话孔子比较了武力和礼仪。这里说的卫灵公,在上一篇的现文中也曾经总结过,这个人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人,但是他却有识别英才的能力,所以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在这里,因为他昏庸无道,所以问孔子关于武力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不擅长武力,而希望使用仁德和礼仪来治理天下的,于是孔子觉得脾气不相投,就离开了卫国。

    我们在进行团队管理的时候,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法制,即制定严苛的KPI、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其实惩罚更多),这都属于法治。而另外一种状态是使用文治,也就是加强大家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使大家能够更有积极性的工作。我目前在团队当中正在推行第2种方式。从第1种方式到第2种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是需要我们从骨子里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获得政权的两种方式,也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缺一不可,用礼仪来治国,就是用笔杆子来治国。用武力见效快,但用礼仪则长治久安。

    第2句中孔子比较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君子和小人对待穷困时候的不同状态,反映了两人的本质不同。君子是向内求,因此在穷困的时候或者富裕的时候他都能够顾好自己。而小人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情随境迁、墙头草随风倒,穷的时候是一种状态,而富贵的时候是另外一副嘴脸。

    我们平时在做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在还没有受到重视和提拔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把工作做好?还是非要等到别人给我们涨工资,给我们相应的工作岗位之后,我们才愿意去奉献自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在这两种不同的状态下,工作自然做的质量也是不相同的。前一种状态是我亏欠别人,于是我有自驱力把它做好,后一种状态则是认为别人亏欠我,于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孰优孰劣,不用我再讲得更清楚一些了吧?

文言拾遗:俎豆之事--“俎豆”原来指的是祭祀用的器具,这里借指祭祀。

从者病莫能兴--“病”指的是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又如:病滞(犹郁滞);病俗(犹言忧民忧俗);病疚(愧悔不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卫灵公》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