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第一次写作应该是记事,将重要的事情记录在龟壳和铜鼎上。他们想的可没那么多,也没条件想那么多。文采修饰,抒情议论,是后来人的事情。赚眼球,发大财,那是现代人正想从写作身上索取的。
本也无可厚非,时代向来如此。本心不珍贵,为名可抛之。
写日记,是最开心的写作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写作是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内容吗?应该是小学的看图写作吧。那时候刚学会写字,姓名写得跟散架的积木一样,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整体,更别提那该死的看图写作。慢慢的,字写得流畅了,作文也能写出来了,心里特别高兴,仿佛拯救了人类似的。
后来,我们开始写日记,小心思、小秘密,反正不便与外人道者皆写成私密的文字。虽然我们依然讨厌600字应试作文、800字高考作文,但拿起日记本,还是开心、激动地写个不停。在所有的写作场景里,写日记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最开心的一种。那也是写作场景里,我们最虔诚、最单纯的时刻。
离开学校之后,很多人都说,解脱啦,终于可以不写作文了!这不是坏事,毕竟术业有专攻,但日记有些人还是会坚持写,写的时候仍然真诚简单。职业作家或写作爱好者,则继续奋笔直书,或喜或悲,享受着这种妙不可言的人生体验。
而如今,虔诚的写作者仍有,但也有一些心浮气躁者,只惦记着混出名气。于是,随大流,钻研炮制所谓的“10W+”标题,讲没有感情的故事,撒没有营养的鸡汤。
看到狗在大街上拉屎,都得写文章大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好像世道变了真的是因为这一坨狗屎。一篇文章,能讲一两个故事就不错了,为了熬制这碗浓香的鸡汤,费尽心思扯几个短例子撑着,当是写高考作文么?
不好好叙述,恨不得通篇都教育别人,人有那么欠管教,缺指导吗?你讲的这些大道理,又是从哪来的?
或者,到处送干货,教秘诀,信息爆炸的社会,人无心阅读,只爱碎片化吸收资讯、知识,这也难怪。我懒,你宠我,苹果削了皮,切成块,拌点沙拉,撒点芝麻放在面前,我就吃了哈。然后慢慢的,只知道苹果的味道,却忘了苹果的整体模样。这,就是思维的退化,甚至丢失。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写作
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是有了需求才会产生供给,还是有了供给才会产生需求?
遵从内心,好好写作,就比登天还难?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写作的动机,都是希望某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或精神,或物质,或兼而有之。
动机分为两种,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因兴趣爱好,打心底努力学习是内在动机。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为俘获前排女生的芳心而努力学习就是外在动机。
人,从天性来说都是活在内在动机中。孩子学画画、唱歌,或者搭积木都是出于自身的兴趣,觉得好玩,有意思,所以玩得开心。比如说,孩子在沙滩上辛辛苦苦筑好了一座城堡,立马笑哈哈地推倒,他们重视的是玩的过程,内在的生命力能让孩子自行成长。
由内在动机出发去做事情,才能感受到工作或者写作的快乐和知足,也才能心平气和地坚持下去。而不是看不到效果就急躁,或者出偏招,或者永久放弃。
可是,人长大之后,更多是活在外在动机中,做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指向性目的,不做“无意义”的事情,这样虽然可以让人在短期内取得成功,但很难长期持续下去。写作亦是如此,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充满了功利性,总希望它能实现什么,带来什么。
起码,阅读量要达到多少,点赞数要达到多少,转发评论又是多少,每天盯着数据看,心如大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惶惶然,没成作家,没出名发财,倒吓出了心脏病。
为什么不多看几本书,多行几条路,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以好好打磨自己的写作水平?只会投机取巧,虽风光一时,但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行文迟早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泥石流中。
内在动机会指导我们沿路走向终点,而外在动机只能带我们摘采路边的果实。
眼光要放长远,要在终点辉煌才是智慧的选择。
然而,如果你是奔着出名、赚钱而写作,并认准这就是你要走的路,当我没说。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就要回归本真,就像写跟自己对话的日记一样认真地写,掏心掏肺地写,孤独地写。
所谓大流,来得汹涌,去得也迅猛,只有虔诚的心、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阅历不会飘散和流逝。
我到底还是相信,历史往前走,好的东西能够沉淀下来。
写了这么多,只是想给自己提个醒,如果你觉得写作很痛苦很焦躁,就要停下来想想原因。回归内心深处,找出沉睡的记忆,搞清楚是兴趣驱动你自然而然地写,还是利益驱使你随大流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