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

在上一个职场指南的网课时,老师提到了一个东西叫冰山模型。大概我确实是很孤陋寡闻的,我工作20年,居然还是第一次听到冰山模型这个说法。听了老师的介绍,我立刻对这个模型产生了兴趣。

我在百度的帮助下,对这个模型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方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对于工作来说,“冰山以上部分”与工作要求的直接资质有关。但知识和技能都具有可习得性,也就是说你工作上有不懂的知识或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去弥补。

而“冰山以下部分”则决定你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度。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这些东西是我们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内在,很难在成年后得到改变。

冰山模型是许多大公司用来做人才招聘、培养的基础模型。通过对“冰山之下”能力素质分析,甄选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因为能力素质决定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的结果,决定人才未来的成长高度,也使公司能够对人才的培养作出决策。

这套模型不仅仅是可以用于招聘,也可以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在我们去应聘或者工作中,可以用冰山模型来分析现状。

首先先确定自己的目标岗位。有了自己的目标岗位,这个时候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岗位有什么样的要求。

接着将这些要求与自己本身对比。如果你觉得“冰山之下部分”与自己是契合的,比如做这份工作是否会让你获得成就感,这份工作是否会让你能做得长久。

如果只是“冰山之上的部分”不匹配,那么未必不能够选择这份工作。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虽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也是值得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和自己匹配的工作。你能够分解出自己的价值观,特质和动机的话,你可以分析自己最需要的是哪一项,再结合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那一方面,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份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工作了。

如果需要换工作,也同样可以利用冰山模型来分析。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总是比我们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否成功更重要些。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让自己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想法。

我感觉冰山模型最重要的是教你探寻冰山之下真正的自己,感知自己真正的需求,进而去获取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在这样的选择下,我们应该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因此,这个模型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别的选择题上,也一样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冰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