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品经理日益增多,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

最近看了一些管理学方面的书,这些十多年前的出版物和今天的知识热相比,更能让人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冷静与深度。

看一家公司的管理方式和生存发展,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如今社会中的个人,尤其是身处产品大军中,在竞争激烈招聘谨慎期,如何以差异化优势来存在呢?

“差异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当通用型技能已经成为标配的时候,你的替代成本就越来越低。

而此时已经工作几年的你,是否能从这些年的生涯中归纳总结领悟到独有的经验方法论,是否对该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是否在同等水平线上综合素质和软实力更强,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做表面的狂热分子

时代越发展,竞争越激烈,人们似乎都带有某种焦虑,于是知识付费领域风生水起。短期的授课能够提升技能,但却不一定能带给你一些思想和顿悟。

如今很多人的学习都是先Mark一下,可是往往收藏的东西再也顾不上看第二遍,就静静躺在文件夹或者网盘里。

前些年风口正热的时候,很多创始人热衷于参会,搞交际,就是没有心思耐心细致打磨产品,而后大浪淘沙,那些“PPT公司”如今所剩无几。

对于热点的追求以及知识的热爱本身无可厚非,但知识的掌握没有投机取巧,就像你播种一样,种下才有可能发芽,还有可能不发芽,更别说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了。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接触知识尽量找那些源头,也就是干货多一点的,而不是选取某一个分支同时又掺杂了很多水分的书籍或资料。

这能让你在同等时间内学习的内容更高效,踏踏实实钻研透一个事情远比转发或收藏十个热点有用的多。

认真为自己做个规划

说到规划这件事,其实我自身也做得不好,我从没向职业生涯规划那样给自己定3-5年的安排,因为我一直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候,阴差阳错一个机会,很多时候外界的发展已经不是你当初所预料的那样。

而事实证明,规划可以不做,但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还是需要仔细想一下。哪怕是变化来临时,能够系统性的思考今后的走向,也是一种规划。

在我做产品的前几年,一直是围绕“金融交易”这四个字,不论产品的形态如何,其实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于此,大范围内都是和金融相关。那么在之后随着大数据逐渐受到重视,而此前所接触的数据还都是比较表层,所以我希望能在数据细分领域有所深入。

所以当那天一个人问我,做到现在你有想过以后打算从事哪一方向吗,我很直接表明了上述情况。我之前写过一篇《数据产品经理原来并不是数据+产品经理的结合》,那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共鸣,我想这也是自己如今深入接触后才发现,之前C端产品看到的那些都太表层了。

大部分人在日常求职中可能都会觉得相对处于弱势,只要有个机会可以进去,做什么都没关系。在生存立足面前,个人的决定权确实很小,但进去之后,你的目标感和方向感强与弱会直接影响后续的职业生涯。

这也是我第一部分所说的,不要做表面的狂热分子,什么都想抓,但什么都抓不住。当前工作中是否有值得你深入学习研究的,如果没有,那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是否有余力和定力去朝喜欢的方向深挖。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不用过多解释。

不拘一格的全面发展

那天看到读者群里有小伙伴说,做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如果不是做出了“微信”这种级别的,大部分人的收获还是一种产品思维,这种产品思维会让你今后不论从事任何一种工作时都会有一种帮助。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做产品如果不是纯执行那种,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能力的锻炼也更为全面。这也就决定了产品经理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提升,很多与你产品不太相关的一些也应该多涉猎一些。

如果没有美术,乔布斯就不会在第一台苹果电脑里设计出那么多美丽的字体,让苹果电脑在众多强大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产品经理也一样,有时候一款伟大产品的诞生并不仅仅依靠专业知识,那些交叉学科碰撞的火花会成为持续推动力。

也许我们毕生都不会做出一个堪称“伟大”的产品,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伟大”的追求,更不能基于这些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一起加油,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着产品经理日益增多,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