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登高”类诗词的一般思路——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宋 ]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登高”类诗词的写作思路是书写登高所见、所感。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景象,后四句写登高所感。(详见《也谈“古今七言律第一”诗》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33889086/notes/41622337)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基本是这个思路。

此词上阕书写登高所见、所为。

词人登高见到的景象是:楚天、秋水、远山、落日和断鸿组成的清秋景象。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这时,楼头的落日、阵阵的雁啼,更增添了江南游子的愁怨。

词人登高的行为动作是:看与拍。“看吴钩”“拍栏杆”两个动作是复杂心理活动的外显。

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刀;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是:作者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他只好用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上片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陪衬游子之思,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下阕书写登高所想、所感。

一想张翰。

作者先写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

辛弃疾引用这个典故,是想告诉世人,他不会像张翰那样轻易地弃官归隐。

二想许汜。

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

辛弃疾引用这个典故,是想告诉世人,他不会像许汜一样只追求个人享受而弃国家大业于不顾。

三想桓温。

作者引用了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来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人也会在饱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

四想自己。

他想到岁月催人老,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够理解,就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

全词始终充满着一种激昂慷慨的情调,放送出一种雄浑、高亢的声音。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也是这个思路。有兴趣的人不妨自己梳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你可能感兴趣的:(鉴赏“登高”类诗词的一般思路——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