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这样吗?怎样规避丧偶式育儿

一个年轻的妈妈,将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溺毙,你会如何看待?……愤怒、难以置信,怀疑这个母亲是不是泯灭了人性,竟然做出这种事?!然而事情远非那么简单。

高分日剧《坡道上的家》从这个震惊社会的虐婴案开始,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个极端的母亲背后,是无数双手将她推向深渊。违背自己的意愿生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产后抑郁、丈夫不理解不支持……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近段时间经常听到的“丧偶式育儿”。

“丧偶式育儿”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词。这个词汇诠释的涵义直接、犀利,又狠又准,一下子触碰到了许多妈妈的神经,引发了诸多共鸣,引发了一场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网络热潮。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共同参与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大前提。

“丧偶式育儿”便是直接指出了当下社会上许多家庭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孩子教育过程中“父亲的缺席”。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某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小明写了一篇作文如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爸爸,那就是“父爱如山”。因为不管平时妈妈多忙,爸爸都像永远稳如泰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奇葩说》有个论题,“每周陪伴孩子12小时,如果做不到就取消爸爸这个称呼”引来激烈讨论。

婚姻本应是两个人的事情,当有一个人选择了置身事外,就是逃避责任。

对于婚姻来说,最大的伤害不是不爱了,而是你兴致勃勃,他冷遭热讽;你永远不如他,何况是赚钱都不及他(如果是家庭主妇),你还要他养,于是完全没有地位了;你彻夜不睡照顾孩子,那头却鼾声如雷,你该有多失望。

孩子是两个人孕育的,夫妻俩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孩子,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孩子和家务一定要由女方负责。不能要求一个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去放弃自己的全部。

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说过:“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父亲往往是女儿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位男性,她将通过父女关系来了解择偶与相处。一个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父亲,女儿能够感到满满的爱与安全感。

在父女的亲密养育过程中赋予女儿自我价值意识和性别角色意识。父亲对女性的尊重、赞美和鼓励,培养出女儿坚定的自信心。

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当爸爸和妈妈,但仅靠着“父亲”二字尊称就想获得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这是不可能的。

目前有多少个家庭正在处于丧偶式育儿的状况里,尤其是父亲的缺席在这个社会中显得这么普遍而又那么理所当然。

孩子需要爸爸,爸爸要展现自己正面和积极的品质,人格中活跃的生命力

孩子心中的理想典范,至少有一部分,就是从爸爸身上看来的。爸爸的早出晚归,展现出来的工作状态,也是孩子慢慢了解世界的一种新的途径。孩子对家务事很容易熟悉起来,而孩子对爸爸的工作却会感到新奇。

男性在动手能力和理工科思维方面的优势千万不要浪费,一个能带着娃拼乐高,搭纸板屋,做肥皂水的爸爸,就不要嫌他弄乱屋子不收拾了。

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的用内和外来划分,更不是无关大局的小事,恰恰相反,真的把家里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性罗列起来,我想没有哪件事情比孩子未来的幸福更重要。

“做不好”与“不去做”:有些当爹的对这个名头不以为然,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实在没有妈妈做的好,既不够细心也没有耐心,要想自己当年就是讨厌别人管束的孩子,现在自己再来扮演这个角色,sorry,导演这戏路和我不对啊。

做的好与不好是一回事,是否参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蹩脚的去做,还不如不要画蛇添足找麻烦呢。做的好与不好是一回事,是否参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可能每个爸爸都是教育专家,但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不能没有爸爸的参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可不是来自书本学习,而是实实在在来自每日的陪伴。

很多宝妈们总是怀疑宝爸们带孩子的能力,却没能给予适当的空间,让宝爸们在监督下难以喘气,结果只会越来越“丧”。

许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会理所当然的全身心投入在育儿事业上,从而忽视了与宝爸的交流。要知道宝爸也是会偷偷吃醋的,宝妈们不仅做个好妈妈,同样是位好妻子。

在和宝爸交流育儿经的时候,不必总是高高在上育儿权威的模样向宝爸单方面传授方法和经验。宝爸是家中的男性角色,对宝宝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妈适当的示弱,让宝爸发挥长处,不仅宝爸乐意,对宝宝也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家是这样吗?怎样规避丧偶式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