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

##**初探东山高小**  

到1910年,泽东和他的父亲之间就他继续上学的事而发生争执,变得异常尖锐。毛顺生计划让泽东去70里地外湘潭县一个米店当学徒。毛泽东并没有反对这项计划,他觉得城里有好机会。但他真正希望的是,在一所“外国课程的新市学堂里当全日制学生”。他以冷静而尊敬的态度向父亲提出了这个愿望。毛先生的回应只是放声大笑。这使泽东心痛,16岁的泽东做好了不事声张但可行的计划,他或五块或十块的向亲戚或朋友借了一些钱,有一天晚上他盯着父亲的眼睛,郑重的宣布:“我决定去东山高小去上学。”  

他用竹扁担挑着两个行李包,穿过东山高小的几道黑漆门。他跨过了架在深沟上的白色石桥,来到一座高高的大门前。他被当做了一个挑夫!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泽东还没有社会经验让他从容应对。他眼前的场面之大就足以令他吃惊,他还从没见过一个地方有这么多孩子。  

尖笑的嘲笑和奚落响作一片:“东山是学堂,不是疯人院。”“一个土匪要闯进咱们的学堂”他继续向前走,腿有些发僵。他鼓起勇气,找到校长办公室。“先生,请问您能让我在这里上学吗?”从他的发问中,似乎透出一股农民的特性。校长只是攥着他那长长的烟袋,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只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先生,我叫毛泽东。”毛泽东冷静而热切的回答道。另一个在场的老师为这个农家孩子说了几句好话。他获得了试读五个月的机会。他离开校长的办公室,重新回到猛烈伤害了他自尊心的小野兽中间。  

##**斗争精神**  

因为毛泽东对《三国演义》和其他一些英雄传奇了解很多,同学们都非常尊敬他。他们喜欢听他讲一些有趣的章节。但毛泽东把这些小说当作历史事实,使大家都很吃惊。就此他还和历史老师进行争辩。他咒骂任何同意历史老师观点的学生,甚至抡起椅子打了其中一个。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小学岁月时,他承认,他讨厌被批评。  

为了小说的事,他甚至跑去见校长。当这位有学识的先生也打破了毛泽东关于三国故事是群雄逐鹿时代无可置疑发生过的事实这一信念时,毛泽东起草了一份湘乡市长的请愿书,要求撤换这位校长,并声色俱厉地试图迫使所有使他无所适从的同学们签上名。  

这一《三国演义》事件使他在东山的日子更不好过,但同时也预示了毛泽东后来的思想风格:特立独行的思路,坚持己见,固执地不接受简单的事实,以及蔑视任何同他不一样的人。  

##**特质**  

 社会主义在当时意味着社会改革,模糊地含有集体主义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还根本没人提到。但是列兵毛泽东已经很受感动,他给以前的老同学逐一写信,介绍这一有吸引力的思想。但他只收到一封回信。在军队中,毛泽东开始显露自己是个半知识分子,在文盲的士兵中,他喜欢当一个象征性的文化人。其他士兵都是自己从一个叫白沙的公用水井去取,而毛泽东是从送水到军营的水贩子那里买水吃,由于模糊地意识到自己将有新的前途,他只是不经意地说:“但我是一个学生,只好向挑夫买水”,他之所以参军,是因为他觉得军队将为建立新中国而有所作为。他毫不掩饰对儒家道德的不以为然,他对一个朋友说:“如果民众都软弱可欺,那么完善其道德又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使其强大起来。”连长和排长都劝他留下来。但是当军队不在回应时代的召唤时,他迅速地离开了。学校的吸引力又把这个18岁的半知识分子拉了回来。  

他跨进了另一所学校,这次是湖南省第一中学,但六个月后,他又离开了。关于学校,他已经充满了信心,在第一中学中,他的入学分数最高,就好像六个月是他能集中注意力的限期,毛泽东把自己关在湖南省图书馆半年时间,像一名隐居修道士一样闭门读书。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他就到了,晚上关门时他才离开。他像一座低着头的狮身人面像,趴在桌上读书,旁边堆着一摞书。他只在中午离开阅览室一会,买一块饼或是一个肉包子当午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现代西方的历史和地理,他对萧三(同学)开玩笑说,在湖南省立图书馆,他“像牛闯进了菜园子”。后来他认定这半年的读书生活,是他一生中的制高点之一。  

读书的热情不能用来付房租。没过多久,毛泽东又不得不开始重新开始浏览广告。他碰巧看到一条关于教书的广告——一所师范学校,“很有吸引力”,毛泽东的两个朋友也劝他进这所学校。他们希望毛泽东在入学考试上帮他们忙,毛泽东答应了下来,并写下三篇文章,三篇文章都在第一师范学校通过了。  

凡是毛泽东看不上的课程,如静物写生和自然科学,他连碰都不碰,常常以零分或接近零分。他喜欢的课程,如写关于文学和道德主题的文章或者社会科学,他就热情投入并出色发挥,常会得到100分。仅仅选择放弃枯燥乏味的静物写生,可不是毛泽东的习惯,他还要对它嗤之以鼻。在一次图画考试中,他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椭圆形的圈,提名“鸡蛋”,随后离开考场。  

毛泽东总是很晚还在学校图书管里仔细阅读长沙和上海出版的报纸。其他学生会过来听他介绍一周来中国国内混乱的局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最新的变化。来自欧洲的每一条消息,诸如凡尔登、兴登堡的战术、为保卫巴黎而征用出租车等,毛泽东总是举出中国历史中类似的事件加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学“活历史”方面的顾问。无论哪个同学要找毛泽东,人们都会告诉他:“到报刊阅览室去找。”毛泽东总是用家里寄来的很少的钱购买报纸(他父亲称这个习惯是“把钱浪费在废纸上”)。他还把报纸白边剪下,并把白纸条订成小本子。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毛泽东在这些纸条上写满了城市、河流、山川的名字,他在阅读新闻时,手边总是放着中国地图集和世界地图集,他把提到的每一个地名查出来,然后把它写下来。  

他着迷于身体训练,认为这是把自己的造反精神导向社会变革的第一种方法。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下,他洗冷水澡,毛泽东和朋友们一起在长沙周围爬山,在冰冷的池塘里游泳,很长时间只吃一顿饭,长时间晒太阳,而且一年中很多时间里在学校庭院里而不在宿舍里睡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强健起来。“体格锻炼”在中国不像在西方那样普遍。对毛泽东来讲,它不单是为了身体健康。为什么要逆着风大声朗诵唐诗?当然不只是为了练嗓子,更是为了在意志力同一切阻力进行的搏斗中获得乐趣。“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在日记里这样写着,一天夜里毛泽东突然来到蔡和森的房间,外面下着暴雨,他全身浇的湿透——他刚从长沙著名的岳麓山山顶跑下来,朋友问为何如此,他说,他只是想体验一下《尚书》中的一句“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是个了不起的成功者,杨昌济把他列为他在长沙曾执教的几千个学生里最出色的学生中的第三名,在他毕业前最后一年,他的同学们把他选为道德品质、勇气和演讲与文章雄辩能力方面全校的模范,他自己的哲学观点正在形成,对中国的尊严、荣誉,他始终保持清楚敏锐的看法,他奉行自作主张,他已经抛弃了他心目中早先的英雄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改良主义。他现在觉得,中国在惊天动地的变革中必须有新的东西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