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遊戲

取自2019.04.11羅輯思維705期──為什麼我們需要有限遊戲。

  人處在世界上可比若兩種遊戲方式:有限遊戲、無限遊戲。前者有明確的邊界,一旦超出邊界,輸贏、終始便有定數,例如下棋、戰爭;後者沒有邊界,遊戲總存在,只是角色、情境、任務總在變化,沒有最終的輸贏,把它持續下去就是這種遊戲的目的,例如人生。面對有限,我們有為之奮鬥的動力,但這個世界與人生本就是無限的,在這兩者之間,設定意義便是必要的手段,意義的價值,就是設定邊界,將所有的無限遊戲,切割成具可行性的有限遊戲。

  一般我們認為「有了正確的認知,才能做正確的事」,但實際上,若是自己擁有那既正確又全面的認知,往往在心中便打起放棄的念頭,那是什麼指引我們不放棄呢?一個看似無知、謬誤、虛妄的意義「蒙蔽」了自己。

  所以說「意義」的用途,它是我們認知的世界限圍的籬笆,僅讓我們看見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讓我們因一點點看是狂妄的誘因,而產生信心地出發,也就是說「意義」替我們遮蔽了那漫天遍野的不確定性,使我們懷著「莽撞」的心理前進,在「無知」中開始行動。

  對於人生終極的思考作結,那就是「人終有一死」,人生的一切努力,終究是一場空,這樣的想法程度加劇,就是典型的憂鬱症患者。患者找不到為之而奮鬥的目標。

  對於有成就者,往往起頭是一些小又擺不上台面的事,就因為這個起頭做了一些事,獲得一些額外的副產品,又用這些額外的收穫再去做更大的事,累積下來成為現今的成就。意義起初限制了他的世界,卻給予他行動的勇氣。

  曾國藩曾說:「未來不迎、現在不雜、過去不戀」,乍看是「專注當下」,但深想這豈不是「低頭拉車,埋頭苦幹」,我們能用「猶豫」來作解,這是一種狀態:惦記著過去之事,又想著未來之事,看似想得全面,以至於前怕狼後怕虎,既患得又患失,什麼都做不了。意義的存在,不是愚弄認知,而是要避免一種處境:無法屏蔽鋪天蓋地的大世界本來的複雜性,使之陷入無法行動的處境。

取自2019.04.11羅輯思維705期──為什麼我們需要有限遊戲。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