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名画】谁不爱梵高呢?

走在街上随便拉住个小孩,估计都能说出几幅梵高的名画。

炫目的《星夜》, 耀眼的《向日葵》,永不打烊的《夜晚咖啡馆》,触目惊心的《麦田群鸦》, 还有沉静的《鸢尾花》。

几幅代表作

每一幅画后面, 浮动的都是那个孤独而又执着的影子。 每一笔厚重的颜色, 都是对短暂的人生的一次涂鸦。 当世间所有颜色都用尽, 黑色的乌鸦从麦田里飞升起来, 融进夜的影子, 飞进时光, 化成永恒。

有人说,那个让你从画布上看见阳光的人叫莫奈。 那个让你觉得在抬头看太阳的人叫梵高。

有谁不爱梵高呢?

可是梵高在世的时候, 喜欢他的人用一两根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梵高, 全名文森特.梵·高,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他的姓,按照英文习惯, 人们用他的名,称他为“文森特"(Vincent)。 有一首流传了很多年的写给梵高的歌曲,歌名就叫做《Vincent》。前几年著名的纪念梵高的实验性电影叫《Loving Vincent》。

《Loving Vincent》海报

1853年 出生 荷兰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靠近比利时的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梵高的家族在荷兰是旺族,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是受人尊敬的牧师,家族里有荷兰海军将领,实力画商,著名牧师和著名画家。

梵高出生地 荷兰曾德特

在梵高之前, 他的父母有过好几个孩子,却都夭折了。梵高出生的日子, 正是他的一个哥哥离世的日子, 他的父母就用死去的哥哥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新生儿。每到梵高的生日,他的父母都会想起他死去的哥哥, 生日趴往往开成了追悼会。出生之日就是人生悲剧的起点。

1864-1869年 11-16岁 荷兰

梵高在少年时起先后学习过英文,法文和德文。加上母语荷兰语,梵高可以说四种语言。他和学霸不沾边, 到16岁就不愿意再学习了。梵高少年时候虽然喜欢画画, 却并无过人之处。

梵高给爷爷画的画像

1869-1870年 16-17岁 荷兰/海牙

将近17岁的时候, 他的同样叫做文森特叔叔拥有一个大画廊。老板叔叔把他介绍到当时欧洲最大的艺术品公司,总部在巴黎的艺术画廊古皮尔谢公司在海牙的分店工作。梵高的职业生涯初期还是成功的。

这个文森特叔叔自己没有孩子,他曾经一度想把家产传给梵高。然而,在以后的数年,梵高一次一次让整个家族蒙羞, 他们最后彻底绝交了。文森特叔叔去世时候把财产分给了家族里除了梵高以外的所有人。

1873年 20岁 伦敦-巴黎-伦敦

20岁时候,梵高从海牙去了古皮尔谢在伦敦的分店。在这里他流连于众多的博物馆和画廊, 开始形成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他的弟弟提奥也开始在画廊工作, 最后成为了一名艺术品商人。

这一年梵高爱上了伦敦住处房东的女儿尤京妮。年轻的梵高的这一段感情无疾而终。

古皮尔谢画廊 伦敦 1873年

也就在这个期间, 梵高开始了和弟弟提奥的通信。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梵高离世,他和提奥的将近900封的信件成为后人解读梵高生平和作品的最重要的文献。

1874年开始,梵高对画廊销售的工作有些三心二意, 从伦敦分店调去了巴黎分店, 不到一年又回到了伦敦。

梵高给弟弟的信

1876-1879年 23-26岁 英国-荷兰-比利时

在1875年,梵高的职业生涯遇到低谷,他开始热衷于宗教。他的KPI持续下降, 并且数次度假未归。

到了1876年初, 他终于被画廊炒了鱿鱼。他的父亲和叔叔对他都很失望。

他在英格兰和荷兰陆续找了一些工作, 当教师, 牧师助理,书店临时工。他的宗教热情一天一天高涨。

《背煤的矿工的妻子》1879-80

1876年他第一次执行了布道,并开始学习宗教。到了1878年梵高来到比利时南部一个整个欧洲最艰苦的矿区投身宗教活动。在这里, 梵高被矿工们极其糟糕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震惊了。他给矿工们读圣经,自己也和矿工们一起过起了赤贫的生活。

他的这种虔诚奉献近乎于苦行的方式却被宗教组织认为过于极端, 他被教会解雇了。

这时候的梵高虽然年纪轻轻,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已经开始下降。

1880年 27岁 比利时 布鲁塞尔-安特卫普

 在这一年梵高已经二十七八岁了。 他的人生前半段彻底废柴。献身上帝无望,他痛苦地放弃了自己的宗教追求,开始拾起画笔描绘矿工和劳动人民的生活。这是这位大师最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

这时他的弟弟提奥经营画廊事业有成,开始在经济上资助他。作为长子, 家族寄予的厚望被梵高一一落空, 却在提奥身上开始一点一点实现了。提奥敏感地发现了梵高作品的与众不同, 在他的鼓励下, 梵高到美术学校短暂地学习绘画, 包括解剖学和透视学。

1881-1884年 28-31岁 荷兰/海牙

1881年梵高回到了荷兰。他爱上了新寡的表姐柯怡,求婚,未遂。

这件事情在家族里传开,让他的父母感到羞耻,也让梵高精神上再受重创。他开始出现明显的精神疾病症状。

1882年梵高又认识了一个叫西恩的女子。西恩是个妓女,当时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 而且自己又怀了孕。梵高和西恩同居, 照顾她的女儿,同时继续作画。他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曾因淋病住院。出院后文森特开始探索画油画,他画了大量的风景,和以西恩和她的新生孩子为模特的肖像。

西恩和她的孩子

这段恋情曝光了。作为新教牧师的梵高的父亲大为震怒。梵高不得不结束了这一段有些畸形的家庭生活。

他离开了家乡,去了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去描绘那里的风景和村民。到了年底,梵高又回到了父母家中。弟弟提奥帮他建立了一个小画室。

1884年,梵高和比他大12岁的女子玛高特恋爱。双方父母都坚决反对他们结婚,玛高特绝望地服毒自杀。这再次沉重打击了梵高。真正受到致命一击的却是梵高的父亲。 老牧师被气得躺在地上,挺到了1885年, 终于一命呜呼了。

梵高的母亲, 妹妹, 开画廊的叔叔, 还有家族里几乎所有人, 都认为这个病鬼加疯子除了给梵高这个伟大的姓氏的家族抹黑, 什么也不会干, 早晚不得好死。他的妹妹认为父亲的死是梵高造成的,他的母亲也到死都没有原谅他。

他们当然不会想到, 这个家族的名字会因为这个绝世废柴永远地流传下去。 

1885年 荷兰

梵高父亲三月份去世后,文森特继续工作。他的第一幅杰作《吃土豆的人》的问世了。   

《吃土豆的人》 1885

梵高自认为《吃土豆的人》是自己最佳作品之一。

画面情节简单而厚重: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一家围坐着吃晚饭。他们的脸上只有疲倦, 餐桌上也只有一些烤土豆和一壶咖啡。

背景是暗淡。一盏灯照亮饭桌,简陋的家具, 和这些颧骨高耸甚至有些变形的脸, 还有骨节粗大的手。

梵高的第一幅杰作, 画面色调沉重, 投出人生的灰暗, 却透露出对劳动阶层的深切的悲悯。

这个时期梵高的作品大都是这个调调, 和无论传统流派, 或者是已经崭露头角的印象派都格格不入。他的弟弟提奥收到梵高的画作以后,往往也束之高阁,甚至不会放在自己的画廊里展出。

1886-1887年 比利时 安特卫普 - 法国 巴黎

1885年11月, 梵高的丑闻在家族里继续发酵, 世界上喜欢他的人似乎只剩下了提奥一个人。他离开了家乡,来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此生再也没有回家乡。

梵高再次进入安特卫普艺术学院学习。

安特卫普是佛兰德斯大师鲁本斯的家乡。梵高接触到鲁本斯的作品和日本的浮世绘,这对他的绘画历程产生了极大影响。

然而梵高的学习却不顺利,学院派的美术教育和梵高也没法对上频道。那陈丹青的话来说,梵高现在来中国考艺考, 第一轮都进不去。贫困也让梵高无法继续学习,他最后连房租也支付不起了。据说他徒步从安特卫普到巴黎, 投奔了住在巴黎蒙马特的提奥。

梵高临摹的日本版画(左)

提奥当时在蒙马特经营一个画廊。提奥给梵高介绍印象派作品:莫奈,雷诺阿,皮萨罗,德加和修拉。在这里梵高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包括已经成名的保罗·高更。

印象画派, 也就是所谓的外光画派, 醉心于追求颜色在室外阳光下幻化出的真实的却是非本相的色彩, 是世界在阳光下在观者眼中的投射。梵高被印象派的光影深深打动了, 他的暗黑画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亮瞎眼的原色和对比色出现在了梵高的画布上,点彩的画法也出现了。

《唐吉老爹》1887  现存于法国罗丹美术馆

1888年 法国南部 阿尔勒

1888年初, 梵高和世界上唯一相信他, 深爱他, 并支持他的提奥也爆发了争吵。加上他受够了冬天巴黎的阴冷, 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南方去。他来到普罗旺斯的阿尔勒。

梵高自1888年5月到9月借住的兰卡散尔咖啡馆。在此期间,梵高创作了有两幅关于夜晚咖啡馆的油画,一为内景,名为《夜晚咖啡馆》,现收藏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参观此画需预约;一为外景,名为《夜晚露天咖啡座》,目前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这个咖啡馆因此而著名, 现在还保留着画中的模样。

《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

到了法国南部的梵高, 画面的颜色和心情一样开始明亮, 连星星都亮起来了。温暖的灯光流泻到夜晚的石板路上, 灯光照不到的阴影里, 背景的阴影都是忧郁的蓝色。这是一个没有黑暗的世界。这样的星空, 不真实却让人迷恋。这样的夜晚, 陌生却温暖, 让人忘却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开始成为梵高的最爱。

蓝色是忧郁, 是恬静, 是神秘。

黄色是热烈,是喧闹,  是火焰。

1888年9月 梵高搬入了他租下了作为画室的“黄房子”,他的愿望是把这里建成画家沙龙。他期待着画家来这里加入他的沙龙。他的弟弟提奥在巴黎预付报酬和路费,终于劝说高更同意加入梵高。

《黄房子(街景)》 1888

梵高热切期待着高更的到来。他想用一幅又一幅的向日葵装点房间。包括在巴黎完成的几幅, 梵高一共创作了11幅向日葵。100年以后, 唯一出售的一幅在1987年创造了当时的艺术品拍卖记录, 轰动一时。

《向日葵》 1888

在梵高的期待中, 高更来到黄房子。他们无休止地画画,一起出入阿尔勒的酒馆和妓院,同时也无休止地激烈地争论, 甚至争吵。

《阿尔勒的房间》1888 摄于芝加哥艺术馆

天气开始变冷了,梵高的情绪不稳定,让高更萌生了去意,这让梵高抓狂,两人的关系也开始恶化。到了圣诞节前夕,据说梵高在一次争吵中用剃刀袭击高更, 高更逃走了。梵高极度癫狂,随即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包起来拿到一家常去的妓院送给了一位他和高更都认识的妓女(一说是清洁女工)。人们被这个怪人吓坏了,他被送往医院。提奥立即从巴黎赶来安排治疗。

割耳自画像 和医生治疗草图

在这幅自画像里, 梵高明显已经平静了下来。 他的目光坦然而平和, 有些失落, 有些迷惘,却没有丝毫的痛苦。就像《Vincent》歌里唱的: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梵高想告诉世人和后人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1889年 法国 阿尔勒 - 圣雷米

几天以后,到了1889新年, 梵高耳朵伤口恢复了,他在1月7日离开阿尔勒的医院。 前半年梵高精神并不稳定,有时理智而平和,有时被幻觉折磨,还大量饮酒。在幻觉发作的时候他甚至喝下了松节油, 吃掉了油画颜料,而他清醒地时候永远拿着画笔在作画。

梵高的灵魂就在疯子和天才两个状态之间跳跃。

在又一次发病以后,他在1889年5月8日进了普罗旺斯省圣雷米的圣保罗修道院, 这其实是一个精神病疗养院。他在这里待了108天, 创作了惊人的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在这个阶段,梵高的画风倾向于表现主义,作品充满忧郁精神和主观的幻觉,《鸢尾花》和《星夜》正是其中代表。

鸢尾花 1889.5

鸢尾花是梵高在圣雷米完成的最早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用色和谐,色调偏向于安静的蓝色。土壤的暗红色使画面稳定而坚实。花朵和叶片都内敛而含蓄。在花叶的抚摆中, 彷佛能够感受到一些不安, 和一些克制。 唯一的白色的花朵仿佛就要凋零, 离群而居, 被簇拥却孤独一只。

《星夜》1889.6

《星夜》画面山脚下的城市正是圣雷米。这幅画构图有一种精妙的平衡。蓝色的房舍和远处的山影仿佛尘世,托起了无边的宇宙,柏树像是黑色的火焰从地下升腾, 冲刺向天际。梵高自己写道:“那些柏树总是占据着我的思绪—从来没有人把它们画得像我看到它们的样子,这使我惊讶。柏树的线条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么美丽—在晴朗的风景中的黑色飞溅。”

让人赞叹的是夜空,行星和月亮模糊了边界,旋转,深奥, 迷幻又迷乱。从来没有人看过这样的夜空, 却仿佛每个人心里都有过这样的星空。 闭上眼睛, 这才是星夜应该有的样子。悠远而深不可测, 蕴含着宇宙所有的秘密却无法言说。有孤独, 有温情,有回忆, 有怀念,有转世轮回的期盼和永生永世的遗憾。

1890年 37岁 巴黎-奥维尔

到了1890年初,梵高病情时好时坏。象从前一样,他一旦清醒就疯狂地作画。

当梵高在被癫狂和沉静交替煎熬中,他的作品引起了艺术圈的注意。他的作品开始参加画展。在1890年1月布鲁塞尔的画展上, 他卖出了第一幅画,这也是他生前卖出的唯一一幅作品,卖了400法郎。这就是1888年秋天在黄房子画的《红色葡萄园》。

《红色葡萄园》1888

1月31日,提奥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 提奥用梵高的名字给他取名文森特。

2月开始,梵高严重发病长达两个月之久。1890年5月,梵高去了巴黎西北的瓦兹河畔的奥维尔,在加歇医生护理下恢复很快。他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的时候看起来甚至很健康, 反而是提奥,这时已经病了好几年,有了精神分裂的症状, 状态还不如梵高。

艺术修养极深的加歇医生是最早对梵高画作给予至高评价的人。当时的评论家都指责梵高作品“肮脏”、“低劣”,加歇医生对提奥说,“梵高是伟大的艺术家。这幅向日葵花就可以使你哥哥永垂不朽。”并称赞梵高作品是“只有旷世天才的笔下,才有如此脱俗的杰作。”这些鼓励成了梵高坚持下去的动力。

《加歇医生肖像》1890

6月,加歇医生感觉梵高已经完全康复, 给他开了出院证明。梵高与提奥一家在一起很长时间, 情况貌似终于好起来了。

梵高在这段时间里以不可思议的精力作画,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画下80多幅油画。这个时候的梵高, 仿佛是竭力爬到天顶的焰火, 正在用尽最后的能量, 在天空里迸发出最灿烂的瞬间, 去照亮整个宇宙。然而,当最炫目的一瞬间到来时,接下来就要熄灭了。

到了7月, 提奥遇到了经济上的麻烦,幼小的儿子也生了大病。

7月6日,梵高去探望提奥,为他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担心。他画下了最后一幅巨作《麦田里的乌鸦》。他依然坚信,以后人们会知道,梵高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但是也感觉到自己多年来实际上是提奥的巨大负担,他感到深深地自责。

《麦田里的乌鸦》 1890.7

画《麦田里的乌鸦》时梵高“极度悲伤与寂寞”,这幅画就是梵高的绝命书。麦田和天空都躁动而狂乱,像是心中完全无法平息的愤懑,郁闷,绝望。大师已经完全忽略了形体,笔触,构图或者任何其他绘画意义上的要素。他完全是用心,用感觉,用对宿命的反抗来作画。

那些飞进黑暗中的群鸦像是命运的预告者,像是梦魇,无法摆脱。即使生命已经逝去,它们也还会在天空中盘旋, 直到湮没生命中每一张脸,和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

每一条路都通向绝境,没有一条能够走出这个宿命结局。灿烂过后的一切会熔进没有颜色的世界,化为灰烬。

同样是金色,这幅画里面的金色在灿烂中带着死亡的气息。梵高完成这幅作品后,感到的只是疲倦和极度空虚。这时的梵高已经没有幻觉,没有幻想,他清醒,但是绝望已经彻底地吞噬了他。

《Loving Vincent》剧照

7月27日文森特出了门,走进了这一片灿烂的闪耀着死亡颜色的麦田。黄昏时,他带着致命的枪伤和留在腹中的一颗子弹挣扎着回来了,他甚至没告诉任何人。受重伤的梵高在房间里被发现,但是当地的大夫取不出子弹。

提奥来到梵高的身边。梵高甚至还吸了烟斗,极度痛苦了30多个小时以后,创伤和感染让他支撑不住了。提奥把梵高的头抱在怀里,梵高讲了最后的话:“我想就这样地死去。”

7月29日早晨,37岁的梵高离开了人世。

梵高离世以后,悲伤的提奥健康恶化了。几个月之后,1891年1月25日, 他在乌德勒支去世了。

20多年以后提奥的遗体被迁到奥维尔,葬在梵高的旁边。两兄弟永远在一起了。

文森特和弟弟长眠在一起

在梵高和提奥死后, 在提奥的遗孀和儿子文森特的持续努力下, 梵高终于被整个世界看到了,承认了。提奥的储藏室里堆满的梵高的两千幅作品,曾经无人问津,现在连一个小纸片都价值连城,任何一幅油画都有可能创下新的拍卖纪录。

他影响了毕加索,影响了马蒂斯,影响了德国表现主义,改变了普通人看世界的方式。连梵高停留过的地方都成了名胜。他的独特的描绘主观世界的方法, 也被冠以了后印象派的大名。

在被后世顶礼膜拜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寂寞的天才, 孤独的疯子, 和让家族蒙羞的loser。耳朵在滴血,眼前是幻觉,心中的世界却无比绚烂。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九洲芳文】投稿一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与名画】谁不爱梵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