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

文/小木匠

本号为小木匠的个人自媒体

每周三、周日更新

精神可以永存

观念请不断更新

图片来源·电影《教父》

| 引文

去年春节后,回上海路上,亲身体验到了两件人性丑恶行径的事件,和前几天上海徐汇的砍杀小学生事件是我写人性善恶的初衷。(放心,我一向理性、客观,从不偏激和走极端,请安心阅读。)

这一篇我们谈人性恶,

下一篇我们谈人性善。

| 正文

东方宗教多偏向性本善,西方宗教多偏向性本恶。

✒️ 01

性本善、性本恶,已经争论上千年不休。至今是没有准确的定义。只是性本善,听上去更美好、更有助于风化教育和社会和谐。表面看上去占了上风,就像古代统治者表面用的是儒家思想。其实核心还是要靠法家那一套来治理国家。

争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从现在社会看来逐渐失去了它的意义。这个问题已经不在有重量感。事实上人性从来没有变过,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当代的优秀企业管理者都是深谙人性之道的一群物种。

✒️ 02

我们去读《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被定义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解构了“礼”。事实上荀子在某种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儒家。从人性论上的理解超出了儒家,儒家只谈人性的美好,刻意回避人性恶的问题,这有利于统治,理性的选择。

再读《韩非子》那就是赤裸裸在表达人性恶学说。韩非的“帝王之术”就是在研究如何克制人性恶。

如下: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已也。”

《韩非子·备内》“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本期荐书:《荀子》《韩非子》

推荐指数:★★★★★

建议购买:中华书局版本

| 结论

✒️ 01

我偏向人性恶,像西方宗教里论述的“原罪”,既然是“原罪”,就无法抹杀。强行抹杀是在挑战人类的存在。“原罪”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动力的原动力又来自哪里。目前比较靠谱的科学解释是基因的自私性,基因需要不断的复制自己,让自己永远的生存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永生不死的。(玄学的感觉)

✒️  02

道德伦理那是在形成社会过程中才出现的事。事实上,正是你的自由阻碍了别人的自由,所以就出现了矛盾、出现了斗争。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也是大自然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本能。如果没有这种本能,物种本身很快就会消失灭绝。这是“造物主”不愿意看到的。

人性没有善恶,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创造环境,人就是环境本身,为了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不择手段”。

不要过于高估他人,人性的高尚,也不要过于低估人性的丑恶,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实践性思辨问题,善恶在随时的转化,不停的变动,人心叵测。小孩子才会去说对错善恶。成人只权衡利弊。

✒️ 03

不要去试探人心,这是在自我毁灭,结果只会让你暗自神伤。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不可直视的,一是太阳,而是人心。

所以,尽量与人为善,只是尽量而已。

祝君好运!

全文/完

  ————————END————————

     喜欢就关注,难道还要等到过年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