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真实可信的话。美言:好听,漂亮的话。善者:善良的人,做出善举的人。

辩着:口头上说得很好,巧舌如簧的人。知者:知识丰富的人。积:保留,积藏。


真正可信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真正行善的人往往不说那些好听的言辞,总说漂亮话的人大多没有行善的举动。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帮助别人,他自己反而更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惠及大众而与世无争。


这一章,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也是全书正式的结局语,老子给我们再次阐述了他朴素的辩证思想,重申了无为之道、自然之道。

老子先是说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言语和事物本质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我们要学会从语言中探求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一些阿谀奉承,能言善辩的人,用语言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然后,老子论述了自我与他者、得到与索取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通过合作与分享来生存的,因此,在自己和别人,获得与索取这样问题的处理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老子给出的观点就是像圣人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圣人是从天道学习处世方法的,天道是没有错的。

天道是滋养万物而不伤害万物,所以圣人之道就要效法天道,也应是施予民众而不与民争利。圣人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回报,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正因为有这样高深而幽远的玄德,他们才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得到众人的尊重和归附。

ps:今天,《道德经》就算是学习完了,其实我知道,这本书的深奥玄妙,远远不止我所理解的这样,还有很多很多是我没有体悟到的,之后还需要更多的阅读,来理解老子的“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