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每天早上快走到大门口时,都能听到一户人家在放戏曲,今天也是,我下楼去吃早饭,路过了这户人家楼下,又听到了唱戏的味道。
这让我倍感亲切,我总是不自觉想起小时候,姥姥姥爷特别喜欢听戏。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有个16寸的黑白电视机,姥姥姥爷经常把台播到唱戏的频道,我也就跟着听。
什么豫剧、越剧、京剧等等,全部都听。我记得河南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做《梨园春》,是一个戏曲比赛,参赛的有大人也有儿童。
我那时候听不懂,也不知道姥姥姥爷他们听的是什么,因为听不懂唱的内容,我就把它当音乐来听,因为我对唱以外的内容,什么节奏调调啊都很有感觉,以至于我现在还是能哼出很多戏的调调。
现在姥姥姥爷的家里还有很多戏曲的光碟,过年回去他们成天放着听,尤其是晚上睡觉前,两个老人听着戏在床上打小盹儿,哈哈哈。
我们那里一年会有一次大逢会,很大型的那种,整个乡镇的人,甚至附近乡镇的人都可以来赶会,各种马戏团,商品,吃的,玩儿的琳琅满目。可以说,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场文艺演出就是在某一年的峰会上。
那个时候的我应该是13岁左右,姥姥带着我去赶会,姥姥和我到了一个戏台下面,找了一个空儿,跟很多人站到了一起,就开始听戏了。那场戏我到今天还记得,是朱元璋放牛的故事。因为贫穷,小时候的朱元璋给人放牛,好像是他把牛吃了,欺瞒说是牛跑了的一出戏。
当时的我除了对朱元璋小聪明佩服,我更好奇的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我问姥姥那头牛搞哪去了,才知道不是跑了是被朱元璋吃了。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自己美好又珍贵,当年的那些品质至今依然被锁在一个角落里。我至今还记得这次看演出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开心幸福的感觉,开心幸福在于故事情节,在于朱元璋奇妙逆转的一生,在于人们聚在台下看戏,这种美好恐怕只有看过露天电影的人才能了然于心。
跟戏曲有关的记忆真是说不完,我们那里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小乡村,皮影戏和舞狮在我小时候很常见。小时候看的皮影戏大都是在左邻右舍家的喜宴上(好像),记得有一次去领居家吃酒,我逮着皮影戏看,跑到荧幕后面去看这个皮影人是怎么动起来的,发现荧幕后面也是一出戏,是戏外戏,我就坐在那里看一条腿怎么动,一条胳膊怎么动,全身又是怎么动。
今天再回想,我才发现我当时是要探究皮影人的操作。确实是这样,这是我性格的很大一部分,我喜欢去掌握方法掌控一个东西,而不是被东西(人事物)掌控。说白了就是对主动权有与生俱来的渴求。
小时候的我就是这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文艺和艺术强烈感知与别样审美。我的艺术和文艺也都来源于小时候童年的生活。(我童年还有很多与大自然的相处与对话,日后也会书写出来)
在这户人家的附近找块儿地坐下,听着戏腔,回忆着小时候,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顿感幸福满溢心间。
2020年9月26日
写于上海莘庄沁春园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