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病重),孟敬子(名捷,即鲁大夫仲孙氏)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同背,背理)矣。笾豆(祭祀的礼器,竹制的叫笾,木制的叫豆)之事,则有司(主管的官员)存(专管)。”

全章之意,在于说明“君子务本”的道理。

君子的道德行为规范有三方面:

1.是举动合乎礼节,不能粗暴放肆

2.是神色端正,才显得诚信而不妄枉

3.是言语要中正,才显得不鄙陋背理

这些做到了,至于礼器等具体琐事,那由主管的人员去办就是了,君子是不必去操心的。

“鸟之将死”四句,后多指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当到了衰败之时,行事上常有善良的火花闪现。

一向被视为儒家学派正统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曾参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也是这一事例的主角,恰恰是对于性善论的最用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

最终《论语》才会记载,以便传播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