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管理杂谈-风险的考量(十)

风险的考量(十)

这期我们结尾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作为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未来公司发展战略层面需承担的风险所达成的共识,既是公司风险文化的总体体现,又是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开展的标尺。其中,这句话可以分拆为两层意思理解。其一,因为随着风险管理的逐渐发展,管理思路从原先的定量测算(更多的是市场及信用风险)向定性方向发展,如最早的巴塞尔协议,仅有市场与信用风险计量,再到后来的市场、信用、操作风险计量,直至最近十几年ERM(企业风险管理)的出现,定性内容逐渐增加。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风险管理不能仅靠定量模型的计算,毕竟企业面对的风险纷繁复杂,很难归结为几种模型来估计损失(甚至犹如市场风险中VaR在险价值的存在,其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无论定量还是定性描述,始终无法逃出“识别、监测、处置、总结优化”的闭环逻辑,此时公司无疑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常规管理工具或手段。但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常规工具与手段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思路,只有长期形成的公司风险管理文化才能规避或降低极端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严重性。

企业文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如果将一家企业比喻成一个人,那么文化无疑是人日常的行为习惯。但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与身体状况(组织架构)、家庭背景(股东情况)、所处时代(社会背景)等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文化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不过与企业文化受诸多先天因素影响不同的是,风险管理文化与企业后天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此节我们后续讲完灰犀牛时再详细论述。而风险偏好的出现,实际上是为风险管理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让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以体系化、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相较于利益相关者在融入传统企业文化的时候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及摸索,具象化的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方便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及融入。

第二层意思,也是风险偏好使得可具象化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别于传统企业文化的一点,即可拆解执行。风险偏好在日常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引与方向。不同于传统企业文化“喊口号”式的词句,风险偏好中无论是定性内容还是定量内容,均可进行工作拆解。虽然在拆解过程中未必遵循严格的数学逻辑,但最终被分解后的工作单元,其执行人均对自身的管理内容及其潜在风险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当工作内容或监测指标出现偏差时,执行人可参照风险偏好内容进行修正,使最终的工作结果满足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的要求。

说一千道一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真正的风险偏好执行中,是难以顺利推行下去的,这也导致了风险偏好在目前的公司管理中,更多沦为管理的工具,难以成为风险管理文化的“代言人”。下期我们聊一下灰犀牛事件,大家可能会从其中感受到难以顺利推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风险管理杂谈-风险的考量(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