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酒圣经之三篇十八招

写给酒量奇差但已坐上酒桌求生存发展的你我……

如果你崇尚“古来圣贤皆寂莫,唯有饮者留其名”,那么,下面的文字不看也罢。如果你酒量极差,但又不得不参与饭局酒局,中国的酒文化,你懂的!或许以下经验教训有值得你借鉴应用之处。

第一篇:绝对不喝

绝对不喝则需要绝对的理由,除非你德高望重或者位高权重,你能到场本身就已让其他人倍感荣幸,且你若再愿意以加倍多喝水或饮料来代替酒,也能让其他参与饭局留下深刻好印象——“只要心意诚,喝啥都是酒嘛”。同时你若给出这五个理由,那就的确不用喝了。

第一招:打死也不喝

一位国有大行地市级分行的行长,微信名称就是——“不喝酒”!牛吧!他一喝酒就严重过敏,于是便打开招牌,绝对不喝。滴酒不沾能做到大行行长,深表佩服!

一个刚工作的帅小伙,饭局尚未开始,便先打招呼,说他大学时喝了一小杯啤酒就进ICU抢救了。整个饭局,他以水代酒。嗯,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招:刚吃了头孢

“抱歉啊,各位,不能陪大家尽兴了。这几天一直在吃消炎药——头孢,不能喝酒!见谅见谅!”这位仁兄还特意带了药品包装盒给大家展示了一下,然后整个饭局上便心安理得地喝起了果汁。

除了吃消炎药,还有很多药都是忌酒的,谁没个小毛小病得,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第三招:来针胰岛素

一位号称工艺美术大师的高人,身材福态,刚坐下,撩起印着某大名牌标签的T恤,抬手便给自己肚子上来了一针……打完环视一桌人,解释道,吃饭前先打针胰岛素,谨遵医嘱,酒就不能再喝了。其睥睨彪悍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

糖尿病、高血压的普及率已超15%,富贵病的禁忌,大家都能理解。

第四招:刚打过疫苗

被家里小狗小猫给咬了或抓破皮了,赶紧打个疯犬病疫苗,这可是天大的事,性命攸关,千万大意不得,打了这类疫苗的一般一个半月内严禁饮酒!你家或小区里的宠物还可以帮助你暂时戒酒,这种特殊效用,你该用就用吧。同理,新冠疫苗虽然不严令禁酒,但为避免不良反应,还是不喝酒更好。

第五招:不得不自驾

不好意思啊,马上还要自驾去另一个城市,今天这酒我先欠着,下次我来作东,连本带息一并补上。

或者,待会儿还要去接女儿下晚课。快要高考了,当爸不容易啊!

别人要开长途或要接孩子,你总不能强求别人喝酒后找代驾吧,除非你替他付费叫代驾。

第二篇:尽量少喝

参与饭局若喝多喝高了,伤得不仅是你的身体,也会有损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你不自知、你不自制,你不可靠。你若率性乱喝,必定会给自己、也给他人制造麻烦。尽量少喝,合理安排酒量的整个饭局进程中的分布使用,绝对控制在自己的预警线范围之内,是你必须持有的警惕之心。

第六招:喝对路的酒

喝你擅长的酒,白酒、红酒、黄酒、米酒、啤酒、果酒、洋酒……同一类酒中也有更细的选择,但总有一款你相对更喜欢、更能喝、更有抵抗力、更有消化代谢容忍度的酒,除非有不可抗力,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别客气,挑你最不容易喝醉的那一款酒。

酒尽量喝常温的,冬天可喝温过的黄酒,但即使是夏天,也不建议喝冰镇的啤酒,冰过的酒会加倍消耗你的能量,更伤身体也更容易醉。

第七招:喝低度酒

同样喝白酒,同一品牌系列中,喝40度肯定比喝53度的要轻松许多。尽管诸多爱酒人士都提倡喝高度烈性酒,认为高度酒喝高了也不上头,这纯属其个性化体验,不具有普适性。而最普遍的真理是,喝同样份量的酒,你若喝40度肯定比喝53度的要少摄入20%以上的酒精。

你可要知道,酒早已被世卫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喝酒本身就冒着致癌的风险,你还偏要喝高度的,你是怕自己不能尽快找到肿瘤君吗?低度酒,或许口味要寡淡些,但小酌怡情,对自己还是温柔些吧。

第八招:喝礼节酒

人贵有自知之明,酒量不好就千万别冲动,更不要去拼酒。你有限的酒量保证场面上必须要敬的酒到位即可,这是礼节礼貌酒。你从主人或主宾位顺时针敬起,但千万不要连续喝,你可综合运用本文所提及的招数,喝好对同桌者表示尊重的面子酒。

你还得预留好酒量并灵活运用有关招式,应对好别人来敬你的礼节酒。

礼节酒,是不得不喝的场面上的酒。除非你有特殊的目的要达成,或是你特别要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建议你在喝完这礼节酒后再轻举妄动。

第九招:多聊少喝

有些领导或当老大的,特别喜欢挑动“群众斗群众”,酒桌饭局上也常出现类似情况。你若不坐主人或主宾位,且酒量有限,可千万别干挑动别人斗酒的事,否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你可变通借鉴,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主动提及一个桌上大多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家话聊多得多了,酒自然就少了,当然也有可能聊得很投机,有人会提议为此干一杯,这也好,一桌人一起举杯喝的酒,不会有人来计较你喝完了没有。

由此类推,你也可以你善解人意的心灵、长袖善舞的情商,找准时机,猛夸桌上C位朋友的优秀品质,并提议全桌人敬他一杯,一看全桌人敬他,这位仁兄很可能一激动拎壶就喝了。

这一桌上人都喝多了,你就轻松多了。

第十招:多服务少喝酒

拿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俯首甘为孺子牛,酒量不好就要为全桌人民服务好,做好这一桌的临时办公室主任。尽管有服务员,但肯定不会有你这么有心,你要主动积极地为他人倒酒,催一下迟上的菜,续一下茶水。万一有谁喝多了,你再忙前忙后地帮忙照顾一下。你这么忙,那有多少时间喝酒啊!酒虽然喝得不多,但桌上同志们对你的印象肯定不会差,这么有服务意识的好同志上哪里去找啊?

第三篇:兵不厌诈

酒场如战场,饭局要破局。去喝酒如同去作战,你若想保持清醒头脑全身而退,必须守正出奇,出奇方能制胜。

第十一招:一杯汤羹抵万金

酒酣时刻来一盅汤,一位一盅放在你面前,真会让你满眼放光、满心欢喜,仿佛溺水者抓到了根救命稻草、沙漠旅行者找到了井栏甘泉。你可以假装喝汤,但记得善用汤匙做掩护,可乘机把嘴里含的那口酒的4/5吐在这个汤里。你也可以先喝掉2/3盅的汤,然后再把后续喝的酒陆续吐回1/3盅。

待服务员把汤盅收掉,天空如鸟飞过,不留任何痕迹。

第十二招:换个毛巾真贴心

擦手擦嘴的那卷湿毛巾一定要妥善利用!喝完一杯后顺手擦拭嘴角的酒痕是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其实这可是你躲掉一半酒的好机会。饭局刚开始时首轮礼貌礼节性敬酒时须慎用,首轮过后则必须抓紧用。饭局过半时一般会换一轮骨碟及毛巾,新毛巾来接力前,旧毛巾当然得物尽其用。两轮毛巾至少吸纳二两白酒吧,喝其它酒可千万不要用这招啊,一喝可就大出洋相了。

毛巾的功效如此之大,你若急需发挥它的更大作用,也可乘服务员上菜之际,私语两句要求换新毛巾。

第十三招:两个闹钟保清醒

若你预计这顿大酒很难逃过,入局酒宴前最好预设两个闹钟,一个在开喝30分钟后,第二个在60分钟后,闹钟的提醒声音务必响亮而急促,正如你不得不接的火急来电!其妙用恰如中场哨声,提醒自己抽身离场稍息一下,而他人都认为你出去接电话了。出去的时间要恰当适度,及时回到座位,否则会让其他人产生误解。这两个闹钟关键是为你调节状态争取了必要时间,让你调整策略或采取必要行动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

第十四招:一个来电抵三杯

关键时刻发个微信给你好友,让其立即电话你,你就当场接听,同时起身离席缓步走开。其效用类似前面的闹钟,但真实来电也可让你有更真实表现。争取喘息之机并采取有关应急处置后,你可以更好状态回归酒桌。

第十五招:转身就吐永不倒

不喝酒自然不会醉,但酒已倒在嘴里,不往下咽还能怎么办?且慢,看情况相机行事。若对方仅以空杯示意而不与你说话交流,那就要恭喜你了,这喝进嘴但尚未咽下的酒还真能立即吐掉。动作要领:同样空杯致意,优雅转身,走两步,首选吐地毯上,若是地板或地砖,可千万别吐,否则动静大得会吓死你;二是吐回杯中,同时手掌握杯,稳步回到座位,若旁边有大叶绿植,可择机滋润营养一下其土壤。

第十六招:你喝低来他喝高

同类系列酒中,度数有高低之分,你若有机会作东道主,让服务员配合好,即可充分利用主场之利,同时充分表达对来宾的敬重高看之礼。以同系列白酒为例,来的贵宾喝53度,你就谦虚些喝42度的,服务员负责区别分类倒酒,宾主各自尽兴。可别小看这11度的差异,这可让你激发调动起极大的心理优势,你那点小心思,莫道不销魂,酒不醉人人自醉。

第十七招:你喝汁水他喝酒用白水代替白酒、果汁代替红酒……这同样要利用主场之便利,但风险较大,容易被识破,若来宾极为重要且容易计较,这一大招要慎用。运用时机要恰当,首个三分之一场必须实打实,其次三分之一场可以低度酒代替高度酒,最后三分之一场方可用水代酒。用这招必须要有预案,即万一被识破,如何自圆其说?一般来说,事先得备好背锅侠。

第十八招:两害相争取其轻

若以上招数都不管用,你还是不可避免地喝多了,你自己都明确知道已超警戒线,预感自己会倒下,怎么办?你必须当机立断,要么立即交待“后事”——拜托可信任的朋友照顾你喝醉后的所有尴尬事;要么,立即出去吐掉!把喝进肚的酒再吐出来,这绝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你要清楚,吐不不吐的各自后果,并能承担。经常呕吐酒,可能会伤食道,但吐掉,可以让酒精伤害最小化,且场面上保持不醉倒即是胜利。吐酒要及时,否则先伤胃与肝,再伤食道,很不划算。这时,你会明白闹钟与来电的妙用了,你可淡定走出,从容吐掉,轻松回来。

酒桌上的事,真是欲说还休……

以上戏说,谨供一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躲酒圣经之三篇十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