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号者何以会泛滥成灾?

你平时喜欢接触什么样的自媒体?为什么?

近年来,自媒体发展迅猛,并逐渐市场化,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多个自媒体平台相继推出广告收入补贴、原创补贴等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建起了自媒体。这些政策的初衷主要是鼓励原创作者,却给了做号者以可乘之机。

据《新京报》(2017年4月10日)调查报道,在各自媒体平台,很多有着百万阅读量爆款文章的作者,竟是一群专门的做号者,他们有的单打独斗,有的团队作业。他们能在几十分钟内炮制出一篇爆文。这些文章更像是从高效流水线上制造出的产品,鲜有思考和普遍意义上的原创。一些文章通过抄袭、拼凑事实、巧立标题甚至夸大造谣,只为获取高阅读量。高阅读量带来的高收益,是他们唯一的目的。甚至大量自媒体平台账号被公开叫卖,还有个人和机构提供培训服务,为做号者传授打造爆款文章的秘籍,更有人出售“一键伪原创”的洗稿软件,形成“骗流量”的产业链。

笔者曾以为自媒体的作者都是原创作者,哪知大错特错。据马伟民观察,目前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自媒体账号基本都是做号者,多不具有真正原创能力,产出的内容来自口水化行文、拼接、改换说法翻译原稿、抄袭等,以获取平台点击量来得到广告分成。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及其潜在危害,人们不应无动于衷。汤嘉琛就在《光明日报》(2017年4月13日)撰文,让人们警惕“自媒体江湖”侵蚀语文。假如坐视不理,照此下去,这难免会劣币驱逐良币,做号者驱逐创作者。最严重的是,这会降低读者的品味。好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已出台措施对一些违规账号进行封禁等处罚,近年国家版权局和国家网信办也在打击这些问题。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广大读者要有所作为。

不管自媒体上那些所谓的爆文写得怎么样,只有读者点击阅读了才会形成阅读量。假设读者一起抵制,用指头投票,不去点击阅读,那些爆文恐怕就会失去市场,自然就无利可图。因此读者要增强判断力,面对那些极具诱惑力的标题,尽量克制自己不去点击阅读。

其实,那些爆文是读者培养出来的,确切地说,是读者纵容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文章,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同文章一样,读者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不客气地说,之所以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自媒体账号基本都是做号者,往往是因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读者基本上水平就是那样。换言之,那些爆文就是为那些特定的读者量身定做的。

同理,根据马伟民的算法,不到百分之十的自媒体账号是真正的原创作者在经营,这类账号的读者就是所有读者中不到百分之十的优质读者。正因为有这样优质的自媒体存在,才让它们的读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而不是浪费时间。

根据笔者创办和经营自媒体的经验,每天更新一篇原创文章绝非易事,这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当然常人也没必要办到。常人需要做的是阅读优质的内容,并通过阅读促进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水平。

如今,自媒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它成了很多人日常阅读的重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当前全民阅读受到广泛倡导,阅读固然重要,但阅读什么往往还更重要。只读《读者》、畅销书的人与只读微信的人肯定不一样,常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人与他们肯定又不一样。不管读什么,关键是要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境界。笔者刚上大学就读过一段时间《青年文摘》,后来慢慢意识到不能长期读这个,便开始读真正的好书,即经典名著。

既然各种自媒体平台上优质的内容不在少数,那是否阅读就取决于读者自己了。我平时就经常阅读《外滩教育》《问对教育》等优质的微信公众号。事实上,无论你读不读,优质的内容都摆在那里,不增不减,它们不会因为普通读者不读就不存在。真正积极进取努力超越自己的人自然会去找那些高水平的内容来阅读,甚至都不用引导。对普通读者来说,最应当做的,是选择那些稍稍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文章来读,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不是一直选择那些读得懂的读。

如果继续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回到信息这个问题上。很显然,当下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不妨反问:自己平时真的需要那么多信息吗?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信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还是不会思考问题?阅读能力还是那样?亲自将这些问题想清楚,我们就不会深陷信息的海洋无所适从,我们就会懂得什么最重要。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号者何以会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