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玩迷宫,玩得哈哈大笑,顺便增长了科普知识

10岁孩子喜欢迷宫6年有余,收获好处多多

放学回家,还没来得及放好书包,儿子看到了旁边的迷宫绘本,就冲了过去。

“洗手!洗手!”在我的吆喝声中,他才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迷宫,去匆匆洗了一把,着急赶过来,又抱起了迷宫。

不一会儿就听见他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讨论迷宫的走法。

儿子从3岁开始就对迷宫产生了兴趣,从简单的迷宫开始一直到各种复杂的,有种类似打怪升级的感觉。

不过好在这种迷恋不是沉迷游戏,而且还锻炼专注能力,我这做娘的自然乐得支持。

玩迷宫的时候,即使出现“孩子静悄悄”的情况,也不用担心“准是在闹妖”的惨不忍睹。

他从3岁开始,一玩迷宫就能一坐一小时,谁说的3岁的孩子最多只能专注25分钟?遇到迷宫,就等于解锁了“horrible 3”(恐怖的3岁)的bug,秒变专注小美男。

专注+科普=新的台阶

这次的迷宫游戏和纯粹的迷宫有点不一样,《人体迷宫》的每个设置都是和人体的一个系统。每一个迷宫的秘籍都涉及一个人体知识。这样的人体系统共有11个,而涉及的人体相关的知识达到200条。

先来感受一下这些与自己的感受相关的人体知识科普:

为什么运动之后会腿疼?

我们运动时肌肉里的氧气会不足,从而产生叫“乳酸”的物质,它会造成腿部又酸又疼。经常运动,肌体适应了,这种疼痛就会减轻或者消失。

这样的迷宫所科普的人体系统从皮肤、肌肉到神经系统、生物钟、基因、身体的营养需求等,走完这11个迷宫,也就会对人体的自我支撑系统和运行模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最有趣的是,爱迷宫的孩子一定也乐得发现迷宫设计中的小心机。

有趣的心机让迷宫游戏更加多层次化

迷宫无非就是找路,从入口想办法走到出口罢了。——真的是这样吗?

《人体迷宫》设计迷宫的时候,用了不同的元素打造迷宫,比如说到指纹的时候,一个侦探从入口如何穿越迷宫抓住小偷,仔细看来,他要走的迷宫就是一个斗形的指纹。

帮助运动的肌肉,迷宫更是一个有力地手臂。

骨骼是由骨头铺就的场地,基因有着基因的密码,孩子最最喜欢的是面部器官的那个迷宫。就是这个——

这个迷宫用变色龙、花、鸟和鱼构成,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原来变色龙、花、鸟和鱼又参与构成了一张人的侧脸,同时对应了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围绕着这张人脸又展开了12个有关面部的知识点。

在玩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提供了如此丰富的知识点,而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也慢慢用科普武装了起来。

我记得有一个心理学测试,是看看孩子记住简单枯燥的东西快?还是讲一遍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孩子们记住的快?

这个想都不要用想,答案是后者。

所以,这种迷宫式的科普书不得不说,为了让孩子了解科普知识也是用了洪荒之力,而且这洪荒之力还能见效不少。

看着他们兄妹俩在哪儿激动地走着迷宫,走完迷宫,哥哥又给似懂非懂的妹妹科普。——我在一边享受难得不被孩子打扰的休闲娱乐幸福时光,真是美啊~!

晨光微晓,俩娃妈,青云计划获得者,专注育儿、阅读、英语。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英语专业,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岁男孩玩迷宫,玩得哈哈大笑,顺便增长了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