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告诉你,为什么单身青年越来越多?51/91天写作

根据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现在全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逼近两个亿,占总人口的14%。从全球人口来看,俄罗斯的人口是1.4亿,英国是6500多万,现在中国的单身人口,比这两个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这些单身男女有什么特点呢:

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是单身男女主要聚集地,从职业看,男性最多的职业是程序员、高管和金融行业,女性大多从事教育、行政和财会,他们的年收入大多超过20万,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

看来,今天找不到自己另一半的人,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情感和价值观的诉求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中产阶层看起来不仅是最焦虑的那部分,甚至是最难找到另一半的人。

有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呢?

一个英国经济学教授,彼得贝克斯写过一篇论文《没有女朋友的科学证明》,他从劳动力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显示,一个人找不到另一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可能是信息不畅,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寻找另一半,因此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脱单了。

二是由于市场竞争和个人追求的匹配问题,始终处在搜索的状态,因此一直在单身。

任何一个男女在寻找另一半时,一般有两个经济特质:一叫互补性,二叫和谐性。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具有超出自己的额外能力,他们认为这个条件有助于降低双方生活和目标的种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制造优秀儿童方面。所以超过九成的人在选择配偶时,会列出一连串的方程式,在这样的状况下,成功找到另一半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加上博弈成本的总和。

今天中国的总人口14亿,大概45%是女性,即6.3亿女性。假设你在上海,而又不想异地恋,想找一个身在上海的女朋友。而今天上海总人口2425万,全上海符合这个标准的女性大概1071万,假设你现在30岁,希望女朋友与你年龄差不超过5岁。今天上海25~30岁青年占总人口比例20%,即符合这个条件的上海女生大概214万人。再假设你想找的女生在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大概50%,即107万女性符合这个标准。再假设你喜欢的类型比较多,大学一个班里大概有一个是你喜欢的类型,所有女性群体中有1/40的概率能被你喜欢,那么就剩下2.6万人。如果你很优秀,你喜欢的女生也特别容易喜欢上你,女性中1/40的人会喜欢你,那么就剩下650人了。如果其中一半单身,就剩下325人。总结一下,你想在上海找一个25~35岁大专以上学历,互相钟情的理想伴侣,大概有325个人符合标准。听起来还不错。但即使每天认识一个女生,从1071万人中去寻找,你找到女朋友的机率只有0.00003%左右,比人类在银河系找到外星人的机率还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告别单身的概率和找高薪工作一样,随着标准升高而降低。

在今天这个喧嚣的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千万要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告诉你,为什么单身青年越来越多?51/91天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