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被讨厌的勇气”,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看完了“被讨厌的勇气”,很值得推荐的书籍,浅显易懂,只是能否做到身体力行又另当别论了,书中的论点往往是当头棒喝般被击中,但愿这些知识能真的能或多或少被吸纳了,而不是书看完了也就完了。其实书中很多的良言已经听过很多遍了,所以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刻意练习、觉知,以及勇气。如今的社会,获取零碎化的知识太过容易了,道理都懂,脾气照旧,美其名曰为:活出真实的自我。然而想要活成心中向往的样子真的不是件容易之事,言不由衷或是言行不一,总是一再地循环不已!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更像是对之前所看知识的总结,也有推翻,所以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也是,知识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写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所以对于读者势必有着非常个人的呈现和感触。之前非常喜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尤其是对于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的剖析,那真是太有感觉了,于是一遍又一遍回忆自己的童年,甚至想要和父母打听自己未知的婴幼儿时期,一直耿耿于怀父母的养育,又在心中释放父母所造成的创伤。可是过去已然过去了,一味地拘泥于过往是对自己的不放过。

在这本书中,深切地看到了原因论和目的论的不同,精神分析倾向于原因论,如今过的不好,是因为童年、过往的经历导致的;而在阿德勒看来,并不存在原因论,而是目的论,正是因为我有不想拥有更好生活的目的,才找出种种原因来欲以支持这一目的。原因论将问题推给了外在,目的论将问题归咎于自己的内心,隐隐中有些难以接受,当我们受挫时,总想找个原因来支撑,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并不是我的错,我想努力奔跑,但是种种外在的羁绊才导致了自己的跌倒。习惯了外在的抓取,然而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当问题归于内心时,才有可能破茧而出,就目的论而言,很多事的源头都是自己有内心预设的目的,才生出很多的理由!

每一种学说都有合理或者不合理之处,至于怎么接受,全凭个人了,无论是精神分析还是阿德勒学说,并不适用每一个人,但慢慢找寻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方式,至于怎样坚持走下去,则看个人修行了。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之前在听武志红的课时,就深有感触,这本书也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人际关系,当然首先是要有课题分离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是一团乱麻地掺和各种事与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要有界限感。我们总是为了表示亲近,将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关心,一味的好心殊不知会带来压力,有多少的控制是打着爱的旗帜啊!

对于每件事所赋予的意义真的很难详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触及灵魂的拷问,始终是无解的难题,但是只有你才能赋予它特别的价值与意义!有些人质疑卧床不起老人的意义何在?他的存在对于子女是一种精神支撑,或者是某个爱他的人!意义并没有那么重,重要的是自己内心对其的接纳与尊重!因为一直没有结婚,使得父母对我颇有微词,父亲是几个月都不联系我,母亲也成了十天半月才联系一次!临近假期了,父母并没有关心我回家的情况,昨晚忽然悲从中来,深深地伤感:我像是个孤儿,没有亲人的支持与鼓励!很想将这句话说给母亲听!

但是过后转念一想,如果将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的伤人啊!父母不与我联系,并不代表不爱我,只是恨铁不成钢,对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见识,只能做到如此!与他们之间的疏远,自己也承担着责任,始终在于内心的恐慌和愧疚,于是害怕与他们联络,但是父母仍是迫切地渴望我结婚生子,这是他们能发出的唯一压力源!赋予同一件事不同的意义,心境完全不一样,前者充满了悲哀、绝望;后者带着理解、包容,明白了自己的内心!结婚始终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父母,不必恐慌,也不必退缩!山不过来,我过去啊,怎能让父母一直迁就于我呢?

人生的当时当刻,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只是难以实践,心总是飘向曾经或者未来,此刻被繁琐的思绪缠绕!人生是线性还是点面呢?在书中提及,人生唯有专注当时当刻倾尽全力地努力,而不是瞻前顾后的种种,目标大于行动的空谈,常立志不如立足当下,当我们尽情地舞动时,终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与美好!就像练瑜伽,没有设定目标,就这么每天的坚持,一点一点打开僵硬的身体,最后能到达怎样的境界,那就随着这份舞动慢慢地看到,不着急、不放弃,享受每分每秒的乐趣!就像写文章,散乱而乏味,但是写下的每一个观点、思绪、篇幅,都承载着自己的内心,这是自己享受的快乐,所以何必在意结果呢?只与自己比较!

横向关系,又显得很难在现实中实行,但是理念很赞!我们和人几乎保持着纵向的关系,强势与弱势的对照,但是最好的关系是横向的,也就是把人当人看,而不是领导、师长、权势者等等,无论对待任何人都应当保持着平等之心,真的挺难做到的,与不同的人相处,可以明显感受到内心的起伏与波澜!于是横向关系就是努力的方向,如此才能建立更加健康而舒适的关系,理论高于现实,往往要经历种种挫折与磨难才可能有所长进,大部分人早已习惯了“欺弱畏强”的心理,并不是真的去欺、畏,而是潜意识中不自觉的倾向,如此又连带出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这又是一条普陀大众的口号,是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此刻的自己,只是事与愿违,总是看到不完美的自己!同事只有一百斤左右,成天就喊胖,劝了一百次、喊了一百次,如果她自己不接纳自己,哪怕再瘦,也会挑出对自己种种的不满意!有些时候是谦虚于对自己的丑化,以为如此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但是并不真挚的心欺瞒太久的话,从长远来看对于关系的增近并没有多少的益处!自我接纳,滋养了自己,于是对于他人也会释放出更多的信赖,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的真挚才会愈加持久!

他者奉献,时代越发缺少了奉献精神,一提到奉献总是想到革命年代的故事!我们总以为这个年代有钱了,万事就不求人了,于是也就无所谓帮助他人,捂紧钱包即可!只是啊,人存于世离不开人际交往,而好的人际也会带来归属感,付出与回报没有对等的公式,并不是为了等待回报才乐颠颠地付出着,他者奉献的纯粹心是一个人的境界与能力!人际关系太过于复杂和微妙了,一个不慎引发腥风血雨,一次无心善举也许改运换境,而我们也无法做到避开人群,所以只能迎头而上,不断地摸索与学习,向内延伸、向外展示,内外兼修!也就算是将自己的课题做好,至于其他的,随缘而看!

“被讨厌的勇气”还有很多很多好的论点,当然始终需要有勇气,不惧风言风语,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敢于去尝试、去迈步!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之路,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切身的探索,于心于力于,以及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继续加油。一本再好的书读完也不可能瞬间改写人生,需要沉淀的学习和身体力行,然后才会有开花结果的可能,等待奇迹的时刻,首先种植、浇灌、施肥般慢慢来,一切皆有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被讨厌的勇气”,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