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帝制中国史评议之 隋(二)

开宗明义地讲,隋炀帝这个人,是典型的志大才疏,这个“志大才疏”,主要指的还不是他能力不济,而是相比于他要完成的计划,他的能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机遇,要差了许多。

对那时的隋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消灭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内部的威胁,以关陇集团为主,这帮人掌握了极其强大的武力,而且还保留着继承自他们的先辈的独立性;外部的威胁,则以突厥和高句丽为主,杨广的好大喜功,都是围绕着解决这一内一外的挑战来进行的。

他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沟通南北,用力东西”,修大运河,南游,争取从南方获取资源和支持,更好地贯彻“全国一盘棋”,来弹压关陇势力;向突厥和高句丽用兵,力图能够保住隋的东北亚霸主的地位。这样的想法,和后来的唐太宗是一样的,但李世民和李治比隋炀帝要更现实主义,他们的步子,走得更稳。

而且传统史家对隋炀帝的批评,也不是全无道理,少年得志的他,把世事想得简单,自身又是一个浮夸的人,即使将那些道德上的污点视为抹黑,但“喜欢乱来”的评价,应当说是中肯的。

所以说“奋发有为”这样的历史评价,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有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评价,这往往意味着他对于民力的大幅消耗,其若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有益于国家与政权的成绩,则很容易迅速地走向败亡,所以对君主来说,尸位素餐,也可以是一种可取的态度,就像那副讲诸葛亮的对联一样,“宽严皆误”的另一面,是“万事皆允”。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简帝制中国史评议之 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