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座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姚学刚

        中国的国学,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想要治国平天下,先要修身齐家。修身就是三件事:坚守善的天性,保持积极心态,养成良好习惯。齐家就是四个字:孝悌忠义,即孝敬父母,悌爱手足,忠于家庭,对子女尽到义务。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若改变,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随之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必将跟着改变。唯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可能成就好人生,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今天,我主要讲如何培养孩子四个方面的好习惯。一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自我教育打下基础;二是培养孩子吸收优点的习惯,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三是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习惯,为养成正气打下基础;四是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习惯,为高尚品格打下基础。

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自我教育打下基础

        1、首先举几个例子。

        一是全国50%的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北京的比例是60%,四川的比例是70%,四川农村的比例达到了80%,甚至是85%,因此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的家庭教育培训也很重要(有可能的话应该让爷爷奶奶们多学习一些科学的带孩子方法、辅导作业的方法)。

        二是一位母亲,从孩子小学开始就一直陪孩子做作业,直到快高考(高三即将毕业)了,问我们还需不需要陪伴,我认为:继续陪吧,因为习惯要临时在高三这个节骨眼改变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建议,应该从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及时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三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和孙辈们生活中的各种比赛中总是让孩子赢,认为孩子不哭、不闹就是最好的相处,但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没有挫折感,在将来社会上遇到挫折、问题时候会很棘手,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有挫折感。所以:家长给孩子的爱就是让孩子自己学习,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要和孩子有“感情共鸣”,多问孩子,多倾听,多沟通。“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挫折的经历是不完整的”。

        2、最理想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教育分三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理想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孩学习分三个阶段:上学前听父母的,上小学听老师的,13—14岁(初二开始)听同学的。平时,家长要特别留心:看看孩子是高高兴兴地上学?还是情绪不高,不愿意上学。要培养孩子自愿上学。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课?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要注意孩子的回答。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纠正,让孩子从心里喜欢上学。这要靠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引导。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喜欢表现,有时候老师让发言,孩子手举得高高的,可让发言的时候,却没听清老师问什么问题,回答不上来,这很正常,因为这是孩子的特点,不要训斥孩子。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为12、13岁得青春期沟通打下基础。在和孩子沟通时,给孩子留有空间遇事多商量多引导,要对孩子充满期许、信任和鼓励。孩子的事应该孩子自己做,大人尽量不帮,比如上小学一年级一个月之内就应该自己学会整理书包,自己背书包,即使大人帮助孩子背书包也要让孩子知道是我在帮你背(重点“帮”字)。如果孩子整理书包拉下书什么的,就让老师批评孩子,这样孩子在下次收拾书包的时候自己就会注意,再说有时候让老师批评一下孩子也不是坏事。另外,要养成孩子自我检查的习惯(自我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数学作业的正确与否等),大人只要告诉她如何检查就行,不要包办。帮助孩子检查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感,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进行很好的自我检查了。如果孩子没检查出来,就让她得不到红旗,得不到优。这样就能让她感到不好好检查就得不到优了。

        同时,家长还要学会欣赏孩子。

        建议1:一学期末,在家庭当中给孩子办一个小小学习成果展览会(例如在房间一面墙上展示孩子的作业、试卷等),肯定孩子的成绩,指出孩子具体那里做的更棒。多鼓励孩子,多欣赏孩子,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自信心不足就不容易进步,就容易受伤)。

        建议2:多些口头表扬、鼓励,即使孩子还不够完美。

        建议3:多组织一些母女(子)之间、父女(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写字、拼音、英语口语等等),在比赛中不能用大道理教育孩子,要用实际的事情来说明,让孩子有信心,要从具体事情入手,慢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小喜欢学习。

        有一位专家曾将各地高考第一名孩子的资料从报纸、网络上收集下来研究,发现高考状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看书、做功课时非常专注,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 

        而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学习较差或一般的孩子,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脑袋不聪明,而是不能专注地做一件。读书、做功课时三心二意,总想到其他事,像是看电视、打游戏、翻漫画书或是想吃好东西。如果这样的坏习惯不改变的话,做事老是心不在焉、浮躁不安,这样的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做事不专注,会导致效率低、效果差的不良后果。   

        同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各不相同,但并不表示谁就特别聪明,造成差距的关键原因是能否专注于学习。能否专注做事几乎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作为。在家庭教育、家庭辅导中,我建议家长们尽可能坚持做到:

        1、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鼓励,例如:表扬、抚摸、拥抱等,并让他休息5到10分钟。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让他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专注做事的时间。

        2、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出错。这样做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自己能专注做好一件事。

        3、当孩子专注于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吃饭时,父母不要干扰孩子,而应该耐心地等待他完成,因为孩子沉浸于兴趣的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4、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生厌,致使注意力更不集中。父母不妨让孩子自主分配时间,父母只要留心观察,适当指导就可以了。

        5、每天安排10至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可以训练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

        6、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书本等相关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量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说话。此外,室内的光线需柔和、适度,这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7、如果孩子不停地翻书本、坐立不安,或呆坐发愣等,父母对这些反常举动要加以重视,这表示孩子有可能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或是遭受到了挫折和打击。父母必须及时地予以心理疏导,不能大声地呵斥:“发什么呆啊?快专心做作业!”

二、培养孩子吸收优点的习惯,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小学低段(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般都只说自己好,不说别人好。所以,回家后只爱向家长汇报自己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经常被孩子隐藏了。孩子上学了,就开始接触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开始接触集体。要让孩子多结识同学,多和同学交朋友,不要光知道自己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说自己好,不说别人好是很正常的,但要慢慢改。比如孩子放学了,得了奖励,要在鼓励、赞许孩子的同时,问问还有哪些同学得奖励啦?要让他(她)知道别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引导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问问孩子现在都能叫出班上多少个同学的名字?如果不多,就给孩子具体地任务,让孩子每周记住几个同学的名字。等记得差不多了,就让孩子了解哪个同学的有关情况,如家庭、父母、爱好、习惯等等,总之,要让孩子多交往,多和同学接触,从而慢慢发现其它同学的优点,这样就可以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要让孩子在夸自己的同时,也能夸奖别的孩子。

        家长要组织一些家庭外出体验教育,比如周末抽出半天时间带孩子去郊外走走,多接触自然,多接触泥土,在互动中沟通。如果去不了户外,可以约几个同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组成临时大家庭,让孩子们一起玩。同龄人之间多交往很重要,最好每周或没半个月组织一次这样的大家庭聚会活动。

        中国人最缺乏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我们常常灌输和要求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可我们却极大地忽视了创建最有战斗力的团队、寻找最默契的伙伴等思想的从小培养。我们每个成年人都会讲这个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屙尿吃,却在教育自己子女时,传送给他更多的是自私、利己。外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而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别人最直白的鄙夷和评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等名言警句,都一次次告诫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主动融入集体,向他人学习,共同成长。

三、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习惯,为养成正气打下基础

        现在的孩子不是没有爱,而是不懂得爱,因为大人没有给孩子爱别人的机会,要让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付出爱。大人累了,要多向孩子述说辛苦,让孩子知道父母也很不容易,知道很多事情来之不易。比如父母出差回来,让孩子给父母拿鞋、到开水、捶背等等。一个不会爱人的人是不健全的人。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言传身教,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2、家长重视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3、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家里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做。比如摆放碗筷、洗碗等。还有打扫卫生等。特别是孩子自己的桌子,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收拾。

        4、家里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要让孩子参与家里的事,比如买大件物品时和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5、家长对孩子不要轻易承诺,不要给孩子留下不讲信用的印象。如果承诺了做不到,就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因为没有诚信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家长有错误就要有勇气承认错误。

四、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习惯,为高尚品格打下基础  

        “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指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文明礼仪对于一个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下面,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张飞问路 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备,往哪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问越远!同学们看《三国演义》,就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这还是一件小事。不过多走几步路,还有问路送了命的。  

        故事二:《乌江自刎》  

        项羽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自称“楚霸王”,可见他的威风。当他与刘邦最后决一死战的时候,在垓下兵败,输给了刘邦的部队,其实这时候,他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只要退回去重新组织一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在逃跑的过程中逃到一个叫阴陵的地方,又迷失了道路。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有记载: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急恶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为什么这个老农民又指错了路呢,其实,错误还是出自项羽自己啊!想想,一个自称“楚霸王”的人会怎样对待一个地位低下的农民呢?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都知道,项羽在乌江自刎!清朝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流下了一段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如果项羽,对人礼貌一些,就不会走错路了!也不会自刎于乌江了!  

        从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礼仪对人的重要性。礼仪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礼仪、宣传礼仪,就是礼仪之邦。自从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提倡做人要有“礼”,不能随随便便。比如说,儿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请安,到了学校要向教师鞠躬。老师走路时,你要站在旁边等老师走过才你走。  

        这样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变化了不少,有些礼仪今天看起来还不可思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对待别人要诚恳,对待别人要尊敬,对待别人要友好。对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教师,对自己的同学,甚至对于马路上扫地的清洁工,都应该是这样。  

        一个有礼仪的人总是受到他人的欢迎,给人的感觉总是有道德修养,别人就愿意与他交往。

        我们仁师附小,从2010年秋季开始,就在全校师生和家庭中广泛深入开展礼仪教育。十年来,我们坚持以礼立人,全体学生逐步做到了“日常行为讲礼节、人际交往讲礼貌、社会活动讲文明”,初步达到了“言谈文明、举止文明、仪表文明和校园文明”,师生文明礼仪素质大幅度提升,校园人文环境和谐向上。

(一)开设礼仪课程,注重礼仪导向

        2010年5月,学校派出4名教师到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礼仪教育高级论坛,接受全国礼仪专家指导,7月又邀请四川省礼仪教育专家来校给老师们做礼仪教育专题讲座。7、8两月学校组织了18余位骨干教师,冒着酷暑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共6册)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选了“体态礼仪”、“谈吐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民俗及国际礼仪”的内容,说理深入浅出,文字晓畅明白,实例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从2010年秋季起,每周每班安排了1课时礼仪教育课,由专兼职教师授课,每周学校都要开展礼仪的专项训练活动。

(二)强化常规训练,养成礼仪规范

        学校还编写了《仁师附小学生一日礼仪常规手册》,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活动等礼仪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了文明行为准则。人手发放一册,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同阅读,并按照内容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一日行为习惯。在学校,对学生课前准备、专心上课、举手发言、认真朗读、课堂作业、收发作业、课后准备、两操、课间玩耍、喝牛奶、上厕所、午餐、放学等文明礼仪,由政教处和班主任有计划开展学习、培训和检查,严格执行;在校外,由家长、学生干部、学生路长对该辖区内学生走路、坐公交、购物、参观、环保等礼仪进行引导、监督。学校政教处联合教务处不定时对各班学生进行口头询问或班级巡查,了解《手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指导常规礼仪训练重点,校园随时随地呈现能看、能听、能感受的礼仪教育常规训练成果。

        今年3月份,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仁师附小学生文明礼仪达标准则》,进一步提出校内礼仪十做到和公共礼仪七坚持。今天,我专门带了《仁师附小学生一日礼仪常规手册》50本,现场分发给各位家长,请你们带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实践、共同进步。

        各位家长,同学们。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尽责,为大美仁寿“三城联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您的聆听,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备注:2019年6月,接受组织部、宣传部和教体局工作安排,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活动,指派附小教师利用暑假每周六上午宣讲送教,专门为大道社区准备了8节主题分享课程)

          2019年7月6日于仁寿大道社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习惯成就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