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晕轮效应——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俄国著名文学家普希金年轻时曾疯狂迷恋过一个女子,她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一段狂热地追求后,普希金终于与之结为伉俪。娜坦丽有惊人的美貌,但和普希金却并非同路人,她不仅不懂得欣赏普希金的作品,还要求他陪她参加各种豪华的宴会,到处游山玩水。每当普希金将自己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将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大声说:“不想听!”为了取悦娜坦丽,普希金渐渐丢掉了心爱的创作。年深日久,普希金不仅完全放弃了写作,还欠下了巨债,最后在一次因娜坦丽而起的决斗中丢掉了性命。一颗文学巨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了。

晕轮效应

在大师普希金的眼里,美丽的女人一定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某些高贵的品格。但是他想错了,这位与他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格格不入的女子亲手毁灭了他的一生。这个故事在心理学界一直被广为引用。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提出,晕轮是当月亮被光环所笼罩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模糊不清的,就像人在认知和判断上通常是从局部开始,再扩散至整体。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某人身上的一些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人在最初印象的深刻作用下,往往会影响,甚至是扭曲了以后的判断,造成认知上的片面性,这是人际认知的一大障碍。

人际关系中,“晕轮效应”一直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认知,比如,有的人不喜欢性格内向的人,认为他们难相处,比较自我,于是只要是内向的人就统统拒绝交往。殊不知,并不是所有内向的人都是如此,这是在用特殊来评价一般,自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被主观偏见所支配,产生绝对化的心理倾向,没有真正把握住事物内在的联系,混淆了外貌、个性与品德之间的关系,往往以点代面,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那么,我们要怎样克服这种不健康的人际认知呢?

首先,切忌将自己的某些心理特征强加于他人。这种心理倾向在前文中也有阐述,属于“投射”效应,要知道你的喜好厌恶并不代表别人就是这样的。

其次,对待第一印象要冷静、客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第一印象”,处理好“首因效应”,避免被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再次,千万不能以貌取人。外貌仅仅是辅助你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途径,并不能完全说明这个人的本质。

最后,切忌将自己预想的形象强加在对方的身上。那些根据社会群体分类将人随意划分的做法实在是不明智的,这也是前文说的“定型效应”或“刻板印象”。克服“定型效应”,才能帮助我们摆脱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

另外,在避免自身陷入“晕轮效应”误区的同时,也应恰地利用该效应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总之,“晕轮效应”是一种不良的人际认知效应,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须尽力克服。了解一个人,要全方位观察,长期相处,只有通过自己的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切勿因“晕轮效应”的作用而搞砸自己的人际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晕轮效应——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