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爸爸》观后感——跟大家聊聊长跑那些事儿吧

前段时间刚上的国内第一部关于马拉松的电影,借着父亲节的热度,收获了一波不错的票房。电影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平平淡淡,但总能让你我从中看到生活父亲共同的模样。

温情而不滥情,是这部电影在谈及父子关系令人舒服的节奏。相比于聊“中国式父亲”表达爱的共性方式,今天小编更想跟大家聊聊马拉松这项运动,从起初父子关系的绊脚石到变成解开父子心结的钥匙,或许在父亲奔跑的那一刻读懂了孩子,文章涉及内容剧透,介意者慎读。

图片来自网络

1、跑起来,就能看见方向

从小肖尔东就爱上飞奔的快感,这或多或少受到母亲的影响。也是因为母亲,他被遗传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率极高。他从小就被不断提醒“你和别人不一样,万一。。。”。因为担心“万一”的到来,肖尔东的父亲肖大明从小就让肖尔东为成为盲人做好各种准备,甚至于强迫他去学习盲弹钢琴,只为了在明天的意外到来时他能生存下去。

可这一切只会让肖尔东更坚定地去追逐他的方向,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因为“跑起来,就能看见方向”,跑起来他才觉得自己活着。

正是这份“倔强”给他赢来了一次马拉松比赛的资格,当然在父亲的万般阻挠下,咬牙光脚参加比赛的他,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他倒下了,脚底血肉模糊。祸不单行,病情加重他失明了。

2、人类没有极限,除非自己设限

倒下之后,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护工赵师傅(实则是父亲肖大明)见这么沉沦下去不是个办法,强行把肖尔东推去户外,在轮椅上的他对于,感受了一把奔跑时才有的速度感。

那一刻,他的马拉松梦被唤醒,只是他还不敢触碰。

图片来自网络

“我总是在说,人类没有极限。当你把精力集中在目标之上,当你努力奋斗,当你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基普乔格

或许你会说都成为了一个视障者还会有什么可能性?

这部电影有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了解到马拉松陪跑员的存在,视障人士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一切皆有可能。要做的就是找到马拉松陪跑员不断磨合练习,两人保持步频步伐一致,呼吸的气口相似,就能如愿参赛。虽然这个过程并非寥寥几笔就可表达,但对于一个热爱马拉松的视障者而言这是何其令人振奋的一件事。

3 从束缚到自由,就是往前多迈了一步

看到电影里肖大明为了跟上肖尔东卖力迈出每一步的样子,时间一下子倒回到自己起初开始突破3公里时候的画面,从跑3公里到5公里,从5公里到10公里,从10公里到17,。。到半马。。这其中的共性无非是多迈出了一步。而这动力的源头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自己还行不行?

当你在练习在中长跑的过程,是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刻。行与不行只在一念之间,而能不能完赛也就在那一念之间。

这个过程你会感受到:外面没人,只有你自己!相信跑友们都能深刻感受到,当你的机能协调再上一个台阶时,往往都是在觉得快不行的时候,多迈出的那一步。跑起来,坚持跑,只是纯粹地自我坚持,你只需无愧于自己。而在练习中长跑的体验,也总在工作生活给我带来更无畏坚定的力量。

“再迈一步,你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不起的爸爸》观后感——跟大家聊聊长跑那些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