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百喻经》第二十二天

1.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故事中第一个看到错扮罗刹的演员,如果他一开始就仔细地去看,做出正确的判断,断然不会使众人包括他自己都惊慌而逃,更不会出现虚惊一场的混乱局面。这就是典型的“盲从”,是一种很可怕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具备独立判断、冷静思考的素质要求,这样才能摆脱困境、远离危险,把“盲从”变成“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洞悉无我,达到一种安然的人生境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故事中因为惊惶而疲于奔命的艺人,并不是因为罗刹出现而混乱,而是被心中的恶鬼即罗刹的到来而带来的恐惧驱使,这种执念迷失了心神,使人们不加分辨的排斥表面的威胁,而没有形成一种泰然处之的良好心态。

2.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故事中的这两个人,从行为上看来,他们都不怕“鬼”,证明自己是勇者,可是并不等于他们心里也“无鬼”。同样,世界上是否存在真的实体的鬼是不可证明也不可证伪的,但更可怕的永远是游荡在人们心中的鬼,佛教中也已经解释,人们心中的鬼之所以诞生,根本原因是人们心中对“我”的执着。

3.五百欢喜丸喻

这篇是读到现在最长的一篇,从国王到强盗,从大臣到淫妇,再到总是运气爆棚,在已被毒死的强盗身上做手脚,瞒天过海的主人公。这三种恶魔的下场可以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概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这也给我们提醒,只要纯净心性,努力修行,一定能够证得佛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百喻经》第二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