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黑纽扣




《人世间》终于播完了,无论剧情怎样烂尾,豆瓣上的高分却是妥妥的,演员们的演技也是在线的。

我一般不追剧,因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爱好是无限的。

因为多次听小伙伴们讲起剧情如何催泪,好奇之下,只看了个开头就惊觉:这个剧情似曾相识!

大哥下乡插队,把一箱子藏书留在家中,吩咐弟弟妹妹一定要藏好。

看到这里,我脱口而出:黑纽扣!

三十年前看过的书,字字句句都记得。

昨天讲过的事情,一觉醒来忘记精光!

书柜里一番翻找,这本薄薄的小书又翻了出来。此书购于吴江新华书店,当时这200来页的一本小书要卖2.7元,实在不便宜。那些年,在买书上真的花了不少钱。

作者梁晓声在自序中写道:这个小小的集子,收入了我的四篇作品。是我目前已出版的集子中最薄的一本,也是较为特殊的一本。因为这四篇作品,几乎追忆了我全部的情感历程。当然,仅仅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情感历程。

……

《黑纽扣》出版于1992年,全书只有217页, 分为四个故事,《父亲》、《母亲》、《黑纽扣》、《白发卡》。

就如作者所说,这四个故事,就是真实人生经历。 

《父亲》和《人世间》里的周志刚一样,因为支援三线一直在大西南工作,为了省点路费,父亲始终恪守自己规定的三年探一次家的铁律,直至退休。

父亲当年的月工资是六十四元,每月寄回家四十元。每月攒下十几块钱当路费,一个月自己只花十块钱。花2分钱买一块豆腐乳,要吃3天。

对于这位父亲,作者是这样说的:父亲是一个体力劳动者,我所见识过的体力劳动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自卑自贱,一类盲目自尊。父亲属于后一类。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哥的悲剧。

梁晓声的大哥,品学兼优。但是父亲要求大哥: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了啊!

 一家人背着父亲,支持大哥考上了大学。

那是1962年。在哈尔滨市,底层人家出一名大学生,是具有童话色彩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家庭,全家人都是受尊敬的。而且大哥是放弃了几所保送大学,为了遵从母命才考的唐山铁道学院。

但是大哥在第一个假期就被学校送回来了。  

因为父亲给大哥写了一封信:老大!你太自私了!……我再不会认你这个儿子!

大哥终生都在精神病医院度过。

如果不出意外,这位大哥,也会如周秉义一样,成为这个家庭的骄傲。

《母亲》不识字,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她吃苦耐劳,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干的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翻砂工。

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只为赚20块钱贴补家用,养活家里的5个孩子。她无条件支持儿子买书的爱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用劳动人民的智慧帮助儿子藏匿那些“毒草”。

去北大荒插队之前,梁晓声把一箱子书锁好托付给了母亲。

母亲说:你放心下乡去吧!若是咱家失火了,我也吩咐你弟弟妹妹们抢救那箱子!

多年之后作者回家探亲,清理杂物发现了床底下的这个箱子,早已不记得箱子里装了什么。用砖头砸开锈死的锁,一股霉味直冲鼻腔,一箱子书成了一箱子发黄的碎纸。

《黑纽扣》,我认为是此书中写得最好的一个故事。书中的小姨就是另一个郑娟,也是单身姑娘未婚生子。但是小姨是和自己心爱的人有了孩子,她的爱人是抗洪烈士,是一位英雄。

为了不影响爱人的光辉形象,小姨一生严守秘密,坚决不说出“那个人”是谁。被单位开除公职,孤独一生,抚养女儿成为研究生。

小姨的人生,比郑娟更苦,更难。顺便插一嘴,梁晓声在兵团时候的初恋女友名叫董秋娟。

果然,叫“娟儿”的都是好人。

《白发卡》,写的是邻居姐姐的故事。

作者说自己命里注定没有姐姐,他的亲姐姐小时候就夭折了,后来隔壁搬来一户人家,有一个白月光一样的邻居姐姐。

用居委主任的话来说:那家人家岂止不一般,地、富、反、坏、右,他们一家占了三条!

这样的出生在那个年代就是原罪,这个姐姐死得很惨。这是一个九岁男孩和一个十四岁少女之间的故事。

作者写道:我写出它,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心灵。

我记录下这几个故事,纯粹是为了自己的感悟。

此书出版于1992年,到今年正好30年。

好故事永远不过时,真实的人生,也远比电视电影更精彩。

顺便再插一嘴:买书真的是最值得的消遣。当年的2块7,真值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世间,黑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