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这个家族延续数千年,族中皇帝辈出,族人遍布中国

1、相亲相爱一家人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河南省新郑这个地方就会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汇聚在一起祭奠“华夏始祖”黄帝。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祭祀黄帝】

黄帝位列五帝之首,他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又因其身居土德,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黄帝”

黄帝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源自于他在文化传承和民族延续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传说十四人。”

这十四个得到姓名的人,共拥有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在内的十二个姓,这些黄帝所赐的姓氏后来就成了我们华夏文化中早期的姓氏起源。

到了周朝的时候,盛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于是,周天子将大量的姬家子弟分封出去建立各自的国家。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五帝之间的血缘关系图】

这些被分封出去的姬家宗室,后来就依据各自封国的名字当作姓氏,比如姜子牙的后代中就有一部分改名为齐姓。

经过了周朝的分封制之后,身负黄帝血脉的后人,便在华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根了

黄帝击败了来自外来部落的挑战,保护了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而他的后代少昊、颛顼、帝喾、唐尧等几位又进一步推动了华夏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所以,自古以来五帝都被看作中华民族的文化共祖。

2、黄帝:三战定九州

第一战、平四帝之战

黄帝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统一的中央王朝,当时部落之间各自为政,小部落附庸于大部落,实力相当的部落间才能互相保持主权独立。

据《太平御览》记载,黄帝在有熊登基成为部落首领之后没过多久,东边的青帝、南边的赤帝、西边的白帝、北边的玄帝便联合起来,打算趁黄帝根基不稳,出兵灭掉黄帝的势力,然后瓜分有熊国的财富。

这种残酷的部落之战,远比我们现在认为的亡国之战还要霸道,毕竟黄帝所处的时代可是奴隶社会,当一个部族的士兵战败后,获胜那一方只会把他们当作奴隶对待。

黄帝心知这种情况下只有主动出击,攻其不备,才有一线生机,他在战前动员中说道:当部落陷入战乱时,我们的族人就会失去安稳的生活,一旦敌人攻破了我们的部落,大家就会沦为对方的奴隶。

而现在,祸乱的根源正是因为我们对邻邦太友好,四方的部落首领才会觉得我们软弱可欺,今天他们联合起来想要灭亡我们,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仅供参考】

黄帝趁其不备,各个击破的做法,在《孙子兵法》中叫做“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能够抢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漏出破绽,再一举击败敌人。

《孙子兵法·谋攻篇》又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从黄帝的战略布局来看,他做到了孙子预知胜利的五条先决条件中的全部,知己知彼其胜一,随机应变其胜二,上下一心其胜三,攻其不备其胜四,君子信任自己的大臣这是其胜五。

这第一战平四帝战,黄帝以少胜多,既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为部落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第二战、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黄帝一生中面临的第二场大战,本次的交战双方是并列为华夏民族始祖的“炎帝”和“黄帝”,战争的目的是确立谁作为第一届华夏部落联盟的领导人。

我们知道黄帝和炎帝还是带着血缘关系的远亲,他们就如同分家的两兄弟,各自在黄河上游(今天陕西范围内这块区域)都发展出了颇具规模的大部落。

一开始双方都很克制,为了避免争端,两个部落之间以黄河为分界各自向东发展,黄帝在北方,炎帝在南方。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炎帝】

相比较起黄帝在文化领域的杰出贡献,炎帝更偏向于“种田”向的科技树加点,咱们可以发现炎帝最出名的事迹是:

(一)、教会百姓种植粮食的技术,使得炎帝部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由靠渔猎为生,转为依靠农耕为生的部落。

(二)、亲身实践,遍尝百草,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中医学科。

(三)、教会百姓制陶。

(四)、设立集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易.系辞》云:"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这次战争的起源,除去为了争夺统治权之外,还有着另外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炎帝和黄帝部落所居住的姬水、姜水一带黄河泛滥,洪水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还威胁着两个部落居民的人生安全

他们在面对黄河泛滥对生存空间不断挤压的局面时,一方面采取迁移的方式,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战争来兼并对方,获取更多土地的方式。

第二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对原始氏族政治的冲击

当炎帝部落在农业和商业获得发展的同时,黄帝部落也出现了仓颉字、衣服、医学、水井、房屋等等新东西。

原本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遵行着祖辈以血缘为核心,按照“姓氏”组成氏族共同生活的传统组织形式。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推动了石器文明社会制度的革新,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之间告别传统单一的以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后,两个部落都对对方所拥有的资源、技术产生了依赖性,这两个具有相同血缘的部族由此诞生了融合的契机。

外敌东夷、苗蛮、洪灾的威胁,成了推动以家族为核心的氏族,向着由多个家族形成的部落联盟发展的导火线。

这种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族”概念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仅供参考】

战争,就在这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爆发了。

银雀山汉简《皇帝伐赤帝》记载:“孙子曰:【皇帝南伐】赤帝,【至于XX】,战于反山之原”。

所谓“反山之原”指的其实就是阪泉,因为在《説文解字》中就提到:原,水泉本也(原是泉水本源的意思)。

《大戴礼记·五帝德第六十二》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在这两则文献中,描写了黄帝和炎帝阪泉之战的经过,两个部落之间共经历了三次战斗。黄帝指挥手下附属部落中以熊、罴、狼、豹、貙、虎为部落标志的氏族作为前驱,以雕、鶡、鹰、鸢为标志的部落做旗帜,最终成功击溃了炎帝的部落,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部落。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凤形玉佩】

黄帝和炎帝的结盟,推动了部落结盟模式代替氏族制度的历史进程,同时也确立了炎黄部落和东夷、苗蛮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也为第三战炎黄战蚩尤部落埋下了伏笔。

第三战、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战蚩尤

蚩尤和炎黄部落的战斗,可以算作黄帝一生中面临的最艰难的局面,他等同于是凭借石器时代的装备,硬生生打败了军事实力超出他一个时代,半只脚踏入青铜文明的蚩尤大军。

前文谈过炎黄部落联盟成立后,炎黄部落便和三苗、九黎(九夷)一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逸周书》记载这蚩尤及其部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乍看这下,这简直是魔神再世,像极了想要打破炎黄部落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局面的恶人。

蚩尤仗着自己兵器先进,先是联合“夸父”部族和三苗部族,击溃了炎帝部落的勇士,并且占领了炎帝的领土“九隅”。

丢掉了领土的炎帝,觉得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无法抗衡蚩尤,便去找到合作伙伴黄帝,邀请他一起来打蚩尤这个长着铜头沙额的小怪兽。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蚩尤剧照】

黄帝一瞧竟然有人敢打自己的小伙伴,还入侵我们的土地,当即便认定此人图谋的是全部的领土,他们之间只有通过战争中获胜的方式才能解除这次危机。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一开始发生在涿鹿这个地方,他俩交起手来,九战皆平,看上去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种情况下,蚩尤却玩起了高科技,他制造出了一阵迷雾,使得黄帝的大军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别说打敌人了。

大雾持续了三天,眼看黄帝就要落入下风,风后神和玄女及时赶来,并分别为黄帝献上了指南车和神兽皮做成的大鼓。

风后神给出的指南车,是依据北斗七星的特性制造出来的,能够让迷雾中的大军辨别方向,找到出去的路。玄女送的大鼓就更秀了,大鼓表层用80面神兽夔的皮做成,而敲鼓的棍子也是从神兽雷兽身上取的骨头。

黄帝便敲着鼓,驾着指南车,带领士兵冲出了迷雾,并且成功绝地大翻盘。经此一役,蚩尤八十一兄弟有21个被俘。

不过夸父和蚩尤两人,却并没有被抓住,他们逃出去之后,决心发动第二次进攻,这次的地点他们选在了冀州之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涿鹿之战】

经历了第一次战争,黄帝、炎帝和蚩尤三人都不像第一次那样先上手试探彼此了,他们这一次一上线就开了大招。

首先是黄帝让应龙在高处畜水,等蚩尤大军一到,再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冲垮堤岸,借此对蚩尤部落展开了一次魔法范围攻击,完事了再让黄帝女魃止住风雨。这样一来两军还没短兵相接,蚩尤部落的士兵不论阵型还是士气就已经大不如前,到此,战斗基本上就是呈现出一面倒的结局了。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死后,黄帝在蚩尤部落中选择了一位叫做少皞清的新领袖掌管蚩尤部落,华夏部落联盟也再一次扩大。

经此三战,黄帝彻底扫清了统一九州的阻碍,完成了三战定九州的壮举

参考资料: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2】《史记·五帝本纪》

【3】《山海经》

【4】《太平御览》

【5】《大戴礼记·五帝德第六十二》

【6】周幼涛《图腾与氏族》

【7】佚名. 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M]// 五帝时代 : 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2006.


你可能感兴趣的:(富不过三代?这个家族延续数千年,族中皇帝辈出,族人遍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