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是忍让,而是教养(齐帆齐微课十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家孔子的思想。

《论语》的开篇,大家都耳熟能详,连小孩子也都会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里的“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就好像现在的人们尊称他人为师傅或老师一样。子,在古代也是对男子的一种泛称。

《论语》中的“子曰”中的子,专指孔子。子曰,就是孔子说的意思。

学,就是学习,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诗》、《书》、《礼》、《乐》等传统的文化典籍。

《诗》是指《诗经》,《书》是指《尚书》,《礼》是指《仪礼》,《乐》是指《乐经》,它们都是儒家的经书。

时,就是时常、经常、常常。习,是复习、演习,也有温习、练习、实习的意思。孔子经常让自己的学生演习《礼》、《乐》,实习《诗》、《书》。

说(yue),同悦,是高兴、愉快的意思。“有朋”就是朋友,是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乐(yue),也是愉快、开心的意思。但悦是喜悦,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愉悦,乐是欢乐,欢快,是一种表现在外部的表情,比如欢笑等。

人不知,就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什么呢?孔子没有说,权且理解为别对自己什么都不了解。

愠,是生气、恼怒、怨恨的意思。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误会自己而产生一种怨恨情绪。

君子,是指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整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学习《诗》、《书》、《礼》、《乐》,并经常进行复习演练,那不是一件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喜悦的事情吗?有别人不了解我,误会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现在我们也常说“学而时习之”,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要记得经常复习,否则就会忘记。

有朋友从远方来,自然很是开心,喝茶、聊天、推杯换盏,笑语盈盈。

最难做到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浮躁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常常是一言不和,便分道扬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还翻个底朝天。那种宽容、大度的君子风范也随之被打翻在河里,随流水而去。

孔老夫子一生都置身于学习与教育之中,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同时也把儒家的包容贯穿在自己的行为之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无论他人怎么说,他都包容理解,一生都很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他对自己学生的教导中,可以看出孔子崇高的思想境界。

如果生活在繁杂尘世中的我们,在崇尚“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的同时,也牢记“人不知,而不愠”,工作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家庭中就没有那么多的争吵,婚姻中也就少了许多的夺门而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读《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是忍让,而是教养(齐帆齐微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