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我的第一本书《了不起的芯片》今天正式和大家见面啦!
任何一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写这本书的心路历程。希望我的经历对你能有一些帮助,也希望你能喜欢我的作品。我还为大家申请了专属优惠,就在本文末尾!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谈论芯片的时代。
作为一名芯片行业的从业者,我亲身经历了国内半导体2016~2023年发展的浪潮。
2016年行业开始暗流涌动。
2018~2020年芯片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1~2022年到达巅峰。
2023年开始逐渐回归理性。
这期间,很多工程师迎来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他们日复一日地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多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机会。一家家公司拔地而起、一笔笔风投激流勇注,整个行业繁忙如梭。
“光刻机”“跳槽”“流片”“制裁”......一时间,芯片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众行业,一跃成为了科技领域最为耀眼的名词之一。
与此同时,芯片也成了媒体的宠儿,各种与芯片相关的新闻如雪花般纷飞,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芯片也成了每一个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市面上关于芯片的图书不算多,且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偏技术,适合作为高校的教材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另一类偏产业,适合产业咨询人员及投资者。
基于此背景,我更希望有一本书,能向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介绍芯片,更直观地展示这个行业,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漫步芯片波谲云诡的发展史、理解芯片的运作机理、了解中国的芯片产业,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站在“半导体巨人”的肩膀上,博浪前行......
我是一名芯片设计工程师,也是一名科普作者。我从小就有一个作家梦,我不仅喜欢写作,更喜欢文字的厚重感和力量感,所以“写作一本芯片相关的书籍”的想法早已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了不起的芯片》的出版也成为了时间长河中的必然。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准确地说,是芯片的竞争。芯片的进步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芯片和生活有多么息息相关的时候,也许就意味着国产芯片全面崛起时代的到来了。
02
书中写了什么内容?
本书的定位是芯片科普图书,部分章节中带有一些具有专业性的内容。尽管如此,零基础的读者也不用担心太深奥、看不懂。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把知识点抽丝剥茧,并且在作者视角与读者视角之间不断切换,力求让每一位读者不仅能读懂,还能有更深层次的获得感。
全书分为四篇,共计10章。
第0章 绪论
本章开篇点题,主要从细节处彰显芯片为什么被称为“科技的巅峰”,讲述“了不起的芯片”是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强调人与芯片的联结。事实上,以前我们买手机、买电脑要看芯片,现在买汽车、买家电也要看芯片。读完此章,相信在你的生活中,“芯片”这个词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第一篇 芯片的前世今生
第1章主要介绍半导体发展的历史,相比枯燥的叙述历史,本章更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强调互动感与探秘性。比如“为什么半导体适合做芯片”“摩尔定律真的是定律吗?”“半导体产业没有夕阳”等章节,会让你对不以为意的名词有新的认识。书中还有佐以大量的史料,辅助阅读,比如“东芝事件”和“IBM商业间谍事件”等。
第2章主要科普三大指令集(x86、ARM和RISC-V)。或许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凡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总是有荡气回肠的故事发生,且让人听起来热血沸腾。这一章,我们将走进三大指令集的武林世界,揭开指令集这一抽象概念的神秘面纱。
第二篇 一颗芯片的诞生
本篇包含三章节,聚焦三部分内容——设计、制造和封测。详细介绍每一个环节及流程,并深入科普了芯片及计算机的运作机理、人工智能是如何运用于芯片设计的、CPU为什么很少损坏、芯片是如何做出厂测试的、花样百出的芯片封装等。
第三篇 中国的“芯”路历程
本篇分为两个章节,主要讲述国内的半导体学科及产业的发展历史、半导体行业中了不起的人物、国内半导体产业布局,以及逐浪而行的芯片公司。
第四篇 携手共创“芯”未来
本篇分为两个章节:
第8章展示芯片工程师群体的工作日常,以及成为一名芯片工程师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工匠精神、学习工作心得等。同时,本章还介绍了职业发展方向,为即将进入芯片行业及初入职场的读者提供参考。
第9章主要介绍芯片的前沿发展方向,并展望芯片的未来。
03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特色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深度科普与启发、工程师专业视角、轻松有趣易懂。
▊ 深度科普与启发
笔者崇尚深度思考的人生准则,要深挖事物的机理,这样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浅尝辄止是对时间的浪费,还不如去享受大好的春光。
针对行业内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历史现象、公司的发展、技术的更迭、工程师的职场进阶发展等,我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具有深度的个人思考,力求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有意义的启发。
如3.6节“计算机如何计算1+1=2”中,针对这一我们不曾留意的“简单问题”,从芯片的微架构级、逻辑门级、晶体管级、基础物理级方面进行分析,层层拆解,构建逻辑电路,帮助读者重构这一概念,透视简单计算的背后,微观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 工程师专业视角
笔者崇尚工匠精神,做事便要做到极致。正如书中在8.3节“芯片行业的工匠精神”中所说,踏实专注、钻研技艺的精神内核,是每一个芯片工程师必备的品质。本书第8章介绍了工程师如何在功耗、面积和性能之间做取舍,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打磨功耗,展示工程师要面对的难题。同时深入介绍了芯片工程师的日常、发展路线,以及深度工作和终身学习对芯片工程师的重要性。让每一位读者都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每个人都是“芯片工程师”。
本章看似介绍芯片工程师这一职业,事实上很多职业理念也适用于其他行业,希望这部分内容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并带来启发。
▊ 轻松有趣易懂
笔者希望将本书传达给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本书在行文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表达,同时部分章节跳出理工科的严肃,如1.5节“摩尔定律:真的是定律吗”带读者重新解读耳熟能祥的名词,3.11节“芯片设计中的艺术”,希望带领读者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芯片。全书配图丰富,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各行各业的人士、甚至对芯片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的专业人士,都非常适合将本书作为课外或者枕边的读物。
04
写书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家舒明月曾说过:“有苦乐而难诉诸文字,心中欢腾喧嚣笔下却一片死寂,该有多么的憋屈。”
作为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写作是一件门槛极低、上限极高的事情。
对我来说,写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梳理思维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更是与自己灵魂对话的过程。
写书是一项大工程,打磨大纲、雕琢语句、推敲字词、查阅资料、反复绘图……每一项都是写书必须要跨越的鸿沟。
大纲是一本书的起点,也决定了写作方向。
最初在规划大纲时我遇到了不小的阻碍,比如内容空洞、枯燥,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等。大纲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是自己向未来许下的诺言,一旦完不成,那么将失信于自己。
在写作“早期的国内半导体产业”部分时,我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对史实进行多方面考证,比如买了一些颇有年代感的旧书、拜托同学帮忙在学校图书馆搜寻资料等。
写作“芯片制造”部分也颇为困难,因为我本身缺乏芯片制造经验,所以只能厚着脸皮找工艺工程师讨论,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的观点和说法因自身经历而相同,我只好再次通过查阅书籍来印证,最后再找资深工程师帮忙审稿,确认内容万无一失。
写书的过程还提高了我绘图的能力。最初写书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图片管理混乱,对绘图软件缺乏使用技巧,导致绘图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甚至为了绘制一张图片,要花上不止1个小时的时间。随着写书进入后半段,我总结了很多绘图经验,对画图软件的使用也愈发熟练,画图效率成倍提升,最终自己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写书过程中对内容的反复修改,也锻炼了我的耐心与毅力。看着编辑满满的批注,虽然我多次冒出放弃的想法:“我要崩溃了!”“这本书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为什么想不开要写书!”但每每想到写书是一件及其有价值的事情,我就感到遇到的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值一提。
通过写这本书,我越发感觉到,写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查证与学习的经历让我心中那些模糊的知识变得愈发清晰!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不多,对我来说,写出这本书就是我的高光时刻之一!
成书的过程中非常感谢张爽编辑给出专业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她合作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也非常荣幸《了不起的芯片》能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05
专家力荐
本书有幸得到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研究员包云岗和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副系主任、副教授邸志雄的作序推荐。两位前辈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以及对晚辈无私的指导,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事实上,我也从两位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很多芯片设计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知识。
以下众多业界大咖为本书精心写作了推荐语。
苏州纳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盛云
EETOP创始人 毕杰
路科验证创始人 路桑
上海奎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市场及战略副总裁 唐睿
某公司芯片设计总监 姚华
广州鸿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CTO 宋振宇
湖南越摩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CEO 谢建友
AMD Fellow 费君
摩尔精英创始人兼CEO 张竞扬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老兵 董志伟
地平线副总裁、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 余轶南
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自媒体账号“老石谈芯”主理人 石侃
在写作过程中,我的两位朋友王琴、黄宁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我坚信,读一本书就像与一位朋友在对话,过程中会有观点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的“朋友”,带给你豁然开朗之感!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加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