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职还到余,转还定宗,如何下笔,明代笑话集《捧腹编》084《朝野佥载篇》笑话三则

《朝野佥载》,唐人张鷟撰,记初唐时期朝野逸事、典制风俗等,陈继儒《宝颜堂秘笈》中存此书六卷,《捧腹编》录其六十四则。

第一则《此职还到余》(见于宝颜堂本《朝野佥载》卷二)

唐岐王府参军石惠恭与监察御史李全交诗曰:“御史非长任,参军不久居。待君迁转后,此职还到余。” 因竞放牒往来,全交为之判十余纸以报,乃假手于拾遗张九龄。

评注:“御史非长任,参军不久居。”,皇权尚不能永恒,更遑论官吏们的官权呢?为求政治生涯的长久,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来“抱团取暖”,最是正常不过。石、李二人完成了利益交换,只有此时初入仕途的张九龄被利用了。

第二则《转还定宗》(见于宝颜堂本《朝野佥载》卷二)

国子进士辛弘智诗云:“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妾如堂上镜,得照始分明。”同房学士常定宗为改“始“字为“转“字,遂争此诗,皆云我作。

乃下牒见博士,罗为宗判云:“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奇;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诗归弘智,‘转’还定宗。以状牒知,任为公验。”

评注:如今之抄袭也要看雷同字数,常定宗这种低劣的“一眼偷”也学人家去倒打一耙,实在是恬不知耻。国子博士的判罚可谓十分机巧,既公正又不失文士之风。

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先言法理,占据高点。“诗归弘智,‘转’还定宗”,最后却只判给抄袭者一个“”字,哈哈,天下可有一字之诗?

第三则《如何下笔》(见于宝颜堂本《朝野佥载》卷四)

周天官选人沈子荣诵判二百道,试日不下笔。人问之,荣曰:“无非命也。今日诵判,无一相当。有一道颇同,人名又别。”

至来年选,判水硙,又不下笔。人问之,曰:“我诵水硙,乃是蓝田,今问富平,如何下笔。”闻者莫不抚掌焉。

评注:试判,唐试子通过礼部试进士及第后暂不授官,需再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选拔才能任职。而“身言书判”中的判则为“做判词”诵判,文中“诵判”为背模板之意。水硙,即水磨。蓝田、富平,陕西县名。抚掌,拍手,一般为大笑或称赞之意。

无论古今,应试教育里的生搬硬套终究是下乘,自以为是捷径,其实是无用功。年年都有“押题密卷”,可没见它真真地押中过几次。非要说“考点”相似,那就纯是江湖骗子的话术了,啥考点都押一遍,事后再说,那可不是押中了吗?

人生没有捷径,即便有也是给少数人走的。至于科举、应试教育,终归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七日,午后,连殳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职还到余,转还定宗,如何下笔,明代笑话集《捧腹编》084《朝野佥载篇》笑话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