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职场幸福,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
一、选择:人生转角处的取舍
作者告诉我们选择越多,大家就越容易感到迷茫、困惑。其实很多烦恼之事是因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而产生的,不一定真的是烦恼。哪怕你确实不小心作了不太理想的选择,人生的路还长,你大可调整方向,朝着新的目标奔跑。
得失心重跟社会大环境有关,也有价值多元化的因素。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最重要的两点是:明确选择标准,积极付诸行动。
(一)用行动,看清你的选择
人生有很多选择充满巧合,即使像“选错”专业这样的事,跟漫长的人生相比,也不过是一件小事,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证明是真的选错了,还是因为不够了解而“错怪”了它。面对无法推翻重来的选择,我们可以努力修正,“止损”,比如选修第二专业,或者在研究生阶段换个专业。比选择错误更糟糕的是稍微受到一点儿打压就一蹶不振,在抱怨、瞎混中蹉跎青春。
(二) 站在终点,审视你的选择
“这一生,我花费太多时间去担心……”“这一生,我花费了太少时间去做……”“如果能回到过去,我将会……”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屏蔽噪声,克服做决定的艰难。通过神视当下的选择,看看哪些是迫于周围人的眼光等外界压力而做出的,哪些是自己内心真正在意、珍视的,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定,如此才能无悔,不愧于你的选择。
(三) 聆听心灵的呼唤,让时间发光
很多人以为,聆听自己心灵的呼唤是一种宗教式的表达。但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聆听心灵的呼唤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聆听心灵的呼唤就是发现人生的意义。具体有三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首先,发现热情,找到让自己激动和兴奋的事。 其次,创造价值,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最后,找到归属,回馈社会以幸福。
二、寻找工作的乐趣
心灵导师和作家迈克尔·卡罗尔说:“也许在工作中滋生的问题并不是干扰或侵犯,而是一种让你得到真正智慧的邀请。”
如果在工作中培养希望感呢?
第一步,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第二步,找到成功的方法。
第三步,落实行为的改变。
自信的人更快乐。心理学家认为,自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自信的人在认识、判断、分析事物时有一种比较强烈的积极乐观的情绪甚至偏高的估计,平常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觉得可以做到,别人做起来觉得有些难,他们觉得不难。
第二,情感。自信的人永远一种向上、快乐、积极的心态。
第三,行为。自信的人一般愿意做出行动,愿意跟人来往,比较外向,喜欢尝试,冒险。
那么如何培养自信呢? 首先,发挥优势。 其次,破除习得性无助。 再次,选择宽容、理解、支持的环境。 最后,换一个领域,换一个方向。
三、福流:一种奇妙的体验
(一)从“心流”到“福流”
心流是动态的,但其表述方法是静态的。而福流本身就是一种流动的境界,这样一种流动的幸福能长久地存在。
保持专念:专注地感受当下 什么是专念?专念源自佛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专念一词最早在古印度巴利语和梵语中最觉察力的意思,也有人将其翻译成“正念”。“念”顾名思义,为“今心”——当下之心,也就是关注当下,身心合一。
通过保持专念,关注周遭事物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生活,我们能减轻压力,释放创造力并提升自己的表现。
(二)善用闲暇:休闲的正确方法
福流是一种流动着的幸福感受,如果说保持专念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当下,在工作中感受到意义和幸福,那么善用闲暇能让这种愉悦的感受流动起来,使之持久地存在,对此有这几点建议:
首先,培养至少 一个兴趣爱好。
其次,给心灵打造一处静谧之地。
再次,亲近自然。
最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四、你可能是虚假疲惫
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久了,就容易感到疲劳,开始心不在焉或心烦气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身体发出的警报?作者用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了当你在办公室感到身心俱疲时,一方面,你要尊重身体发出的警报,尽快停止手头的工作;另一方面,你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工作内容、环境,或者小睡一会儿等,快速恢复精力。还可以改变工作环境,让职场散发活力。或者 优化工作方式,快速释放压力。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制订专属于你的解决方案。总之,别让自己陷入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及时停下来充电、休息,调整好状态再继续。
五、拥抱生活,不惧改变。
(一)不安时,聚焦于你能控制的部分
一个人若总是关注自己无法控制、改变的部分,就会形成“无助——绝望”的恶性循环。不论你想做什么,坚持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发力,才有可能让局面得到改观,哪怕事后证明之前的选择是错的,那也比什么都不做,只是担心“选错”好得多。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接纳这件事带给你的所有负面情绪:焦虑、紧张、害怕、恐惧……当它们不可避免地袭来时,不要逃避,别试图克服它们。其次,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无论这些负面情绪有多强烈,当你不再关注它们时,它们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再次,想清楚围绕这件事,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你可以将它们列成清单。
最后,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投入你能控制的部分,努力做好它。
(二)精力不济?也许我可以“逆转光明”
有些人可能会对生命力的消退感到担心,从而对未来感到悲观,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上按部就班,以安稳为上;在生活中缺少激情,觉得周围只有压力和责任。然而,衰老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办法可以“逆转光阴”?兰格教授和她的学生做了一次实验后,给出这样的观点:我们或许应该扭转对衰老过程的消极印象,不要给晚年生活设定太多限制。
如果人生暮年并非一派萧瑟的景象,对于更年轻的我们来说,我们或许应该放下对年龄的焦虑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以终身成长的思维方式更积极地拥抱变化,接受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