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讨论亲子教育话题,我都是避而不谈或勉强应付,因为自知在这个问题上实在给不到对方什么建设性意见。很幸运,今天又要面对这个话题,那我干脆鼓起勇气道一道心里话,揭开自己最后一道伤疤,让阳光照进心房,期望与曾经的自己和孩子达成和解。
“从小时候到初中毕业,父母对你都是关心疼爱,有什么问题吗?从高中开始你就住校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学几乎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不知道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歪理邪说!”一个充满硝烟的中午……儿子自从放假回家,每天都是晚上不睡,中午才起,吃过饭就关在房间里做毕业设计。每当父母开口批评,总会遇到顽强抵抗,无奈,还是无奈!
我祝福所有的家长都不要遇到这种情景,更不希望你们持这种态度。我一直认为孩子从离开家后,他的成长与自己关系不大。果真是这样吗?经过近期的阅读和请教,我才如梦初醒,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经过最近的追问反思,以及春节期间与孩子的深度沟通,我今天终于能以知耻近乎勇的态度,从以下三点来谈一谈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家庭环境,教育方式,自我接纳。
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中关系重大,尤其在幼儿时期,一个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何其重要。但矛盾的是,大多年轻夫妇也正是在这时候结束恋爱,开始面对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工作上也是刚刚稳定下来却充满压力;再加上育儿经验的不足等因素,使得两个人变得手足无措,一片慌张。
我也一样全部中招。那时候工作是国家分配,选择面很窄。参加工作三年成家,过一年又有了孩子。当时双方父母不是工作忙就是身体不好,只能我们自己带。好在当时国家法定有一年的产假,但一年后,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送幼儿园不够年龄,请保姆没钱,只能靠倒夜班的几个朋友替换着照顾,当时挤在单位的单身宿舍,自己时不时还可以跑回家照看一下。
这样的情况度过了半年,一天中午上班前,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和他交待好,起来吃什么,一会儿爸爸就回家陪你。上班中途溜回家,孩子哭着说:“有一只小老鼠,怕”。我一把搂过孩子,欲哭无泪……
贫贱夫妻百事哀,许多的不如意都在暗流涌动着。无助、无望、埋怨、愤怒,一次次的争吵在升级。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样的生活环境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的是什么。一个不安定的世界?恐惧?或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孩子的影响终究难免。
可见,家庭教育的环境是多么重要。如果居住环境难以改变,那能改变的是什么呢?二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才懂得,夫妻的和睦相处,正确解决家庭矛盾,以宽容谅解之心对待他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教育的基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情绪是稳定的,态度是温和的,内心是平静的。有了这个基础环境,就可以谈教育的方式了,这一点是更高一级的要求。
2-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最近谷爱凌的成功连同母亲的教育方式,一同刮起了关于孩子如何教育之风。人们纷纷传颂着谷燕作为一位母亲的宽容平和、支持陪伴的教育理念。于是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反省。
如果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四大类: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学习型。那么我大致是属于专制型和放任型的综合体。
我和爱人都出身于传统教育家庭,重视礼貌、听话、懂事等。孩子初中以前年龄小,基本都是由父母决定一切。选择学校、待人接物、交朋友、学习成绩、报学习班等等。尤其对学习成绩抓的很紧,鼓励当班干部,很少理会孩子的真实要求。
孩子读高中大学以后,离我们越来越远,渐渐少了关心,缺乏情感交流。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内心有没有焦虑和压力,能不能得以释放都不能及时的关心。而我们都转为专于工作,这样,孩子又基本进入放任阶段。
现在想起来,这种教育方式与学习型的教育相比确实差距巨大,出现了真空和断层。这时候孩子正值青春期叛逆期,给我们反馈的个性也是与家庭渐行渐远,与家长格格不入。甚至我们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孩子模仿后放大反馈回来,苦不堪言。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中讲的多好,一个家要以家庭会议的方式对待孩子,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包括小孩子),大家细心聆听他人观点。大人要站在孩子的出发点思考问题,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好榜样。真正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分享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家”真正成为祥和的港湾。
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性格、孩子的秉性息息相关,各家不尽相同。但整体目标方向还是有的,余下的是在此大方向下各自依照自己的情况酌情调整,而难度也恰恰就在于此。所以我认为还要学会另一个本领就是自我接纳。
3-学会自我接纳
认真拜读了琦帅营长的这篇文章:《被讨厌的勇气》: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一切不幸归罪于原生家庭。从文章中收获颇丰,在此分享一点即探索真正的自我接纳。这个观点与《幸福课》中的“适应性完美主义”如出一辙,我深深接受。同时与《刻意练习》七原则中的反馈原则相对比也是非常吻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跳出一个词叫:解离。
引:真正的自我接纳是接受当下的自己60分的现状,接受目前的自己就是做不到期待中的样子,并在这基础上问问自己,当下的自己向期待中的那个自己靠近的话,还可以做点什么。当真正接纳了当下的自己后,有些改变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这些年关于孩子教育落下了重重的一课,好在自己学习的脚步没有停歇。所以读一些东西,接受一些观点,懂得一些道理的能力还有。孩子又已成年,我们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坐下来,不吵不闹,细细探讨和分享。虽然期间仍有很多观点差异较大,但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是良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
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都可能做不到对方期待中的样子,但我们可以接受当下并不完美的亲子关系,接受之前满含遗憾的家庭教育。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要向那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亲子关系迈进,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今天终于尝试着谈了亲子教育这一话题,揭开了自己最后一道伤疤,因为我想让阳光照进来驱散久积的阴霾。其中有辛酸、有懊悔、有经验、有教训,可喜的是我用自我接纳这一方法开始修补这落下的一课。今年春节初见成效,和孩子共同约定:“好好说话,一切都比原来好一点点。”
备注: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第7篇)2500字《谈亲子教育,揭开自己最后一道伤疤》。累计:116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