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敦煌—甘肃篇(1)—西北之旅(五)

        国际旅游业界有种说法,甘肃是中国很美的省份,在这里能见到地球上多种自然地质地貌奇观。 我曾三次到甘肃,感觉这种说法颇有道理,现将其行程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分享。甘肃游记从敦煌开始,因我的甘肃行程始于敦煌,且两次到敦煌。

       1、莫高窟

        敦煌是由酒泉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境内有莫高窟(千佛洞)、鸣沙山和月牙泉、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闻名天下的世界遗产莫高窟(千佛洞)。莫高窟始建于前秦符坚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修建,形成巨大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数万平方米,泥质彩塑数千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之地。

        2013年7月下旬我从乌鲁木齐坐火车离开新疆,在甘肃距新疆最近的火车站柳园站下车(柳园站离敦煌很近,学生2012年曾在此下车,受启发我也在此下车)。在柳园站遇见从重庆到敦煌的两姐妹(她们还要去新疆),相约共同包车去-敦煌,各自参观莫高窟(千佛洞)、游玩鸣沙山和月牙泉。

         7月份是旅游旺季,敦煌住宿贵,两姐妹建议住青年公寓,我很赞同。晚上我们3位老乡一同前往敦煌夜市,品尝美食。次日我去莫高窟(两姐妹到另外景点)。敦煌市区离莫高窟仅25公里,很方便,一车坐到景区门口。那时硬件不如现在,不过服务质量好,对游客提问,讲解员都给予耐心回答。记得带我们这个队的讲解员给大家说,我们今天只到那几个窟,其他窟因故不去了。我说大家不了解情况,听你的,跟着你走就是。她惊奇地说,阿姨说的怎么跟我们樊师太(敦煌博物院院长樊锦诗)开会时说的一样啊!我高兴地回答说,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参观多个石窟后来到39窟,里面卧着长达14·8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又称“卧佛”,经过多年修炼,他得到了不灭的灵魂。“卧佛”身边站着佛祖的72位弟子,面容各异(图3),据说面带笑容都是修行比较高的。

         莫高窟有三个最著名石窟,即藏经洞(图1下载)、三层楼(图2)、九层楼。藏经洞20世纪初(清朝末年)被这里的主持王成元道士发现,使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后来王道士向外国文物贩子出售了大量宝藏,导致莫高窟文物大量流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

         2013年去时,莫高窟“九层楼”正遮拦着在维修,没见到真面目。7年后的2020年10月12日和老覃随团再次来到莫高窟,一睹了莫高窟三个最著名石窟之一“九层楼”的风采。据介绍,九层楼最初为四层,1935年建造为九层,故名九层楼。此楼攒尖高耸,檐牙错落,已成为莫高窟标志之一。

         参观莫高窟时间比较充裕,我们从容游览,参观了最有代表性的4个石窟。为保护文物,较多石窟没开放。石窟数字标志有改变,如“卧佛”过去是39窟,现为148窟。

        莫高窟作为人类的瑰宝,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保护最完好的石窟,这敦煌研究院功不可没。这次莫高窟之行有幸参观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馆内资料和实物再现了考古专家们当年艰苦的工作环境,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国家保护好这么大一座宝库,不容易啊!

        敦煌研究院创建过程中,有三位关键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有识之士竭力维护,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完美的国之瑰宝,也不会有莫高窟保护取得的如此重大成就。他们是敦煌研究院创建者、首任院长常书鸿,继任院长段文杰,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现任荣誉院长樊锦诗。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祖国宝藏的守护者。

        返回时,经过路边高僧舍利塔,图为王道士舍利塔。

        通过两次参观,深深感受到莫高窟是一座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宝库。石窟的主要内容为佛教题材,同时也是研究历史任何一个方面的珍贵图像资料。莫高窟文物展示了我国古代极高艺术水平和智慧,石窟壁画更是一绝。(图1下载):

        2、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现在是旅游热门景区,在敦煌市内,去玩耍方便。2013年到那儿主要是爬山(没骑骆驼),虽然鸣沙山不高,但沙是软的,使不起劲,特别不好爬。有位小伙子挎着女朋友背包,留下女朋友和我一起往山顶爬去。到山顶,他大口喘气,我轻松些,小伙子直夸我能干,在山顶为我拍照。

         2020年10月重游鸣沙山以骑骆驼为主,围绕鸣沙山转一圈。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早已结束其沙漠交通工具职能,成为供人们游玩的沙漠之舟。

        骑了骆驼,来游月牙泉。

        敦煌夜市美食多多,品尝美食成了游客最爱。

        3、玉门关

        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终点,曾是汉代重要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史籍记载,当年汉武帝为抗匈奴,由酒泉到玉门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后与西域交流中断,玉门关随之关闭,留下汉长城关隘及烽燧遗址(由生土夯建而成)。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大家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名句,玉门关也随之名扬天下。2013年7月,我从敦煌市区来到玉门关。

        在玉门关遗址,巧遇曾教过的学生,他们是随父母自驾来的,准备到嘉峪关。师生相逢大漠,太不容易啦,合影纪念,留下这难得的师生奇遇。

        4、阳关

       到敦煌不仅要去玉门关,阳关也该去。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的阳关,始建于汉武帝时代,与玉门关南、北呼应,两关曾是古代丝绸之路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必走其中之一关。两关名扬中外,情系古今,为敦煌八景之一。与玉门关不同的是,阳关不属于汉长城,汉代后逐渐从军事关卡变为阳关县。现在人们所参观的阳关是为发展旅游而修建的景区。

        汉代名臣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就是从阳关走出去的,这里有骑马出阳关的使臣张骞雕塑像。(图1下载):

         景区的阳关博物馆里有丝绸之路、仿古兵营、阳关都尉府等展厅,展示着众多古丝绸之路文物。博物馆内容丰富、翔实,值得一看。博物馆邻近有个大殿,门上牌额写着“威震西域”四个大字(图4)。

        参观完博物馆和大殿,向阳关门楼走去。走出门楼,犹如真的进入到西域。

        阳关门楼外的戈壁既荒凉又壮观,黄沙大漠仿佛连接到天边,沙土上都是风沙肆虐的痕迹。昔日的阳关城已被时间和风沙埋没,仅存一座残垣断壁的孤零零汉代烽燧遗址,看着它不由得感慨岁月的无情。戈壁滩上有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塑像,左手高举酒杯、右手遥指远方,让人一下就想起他的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历史已过眼云烟,阳关已无当年风景,但人们在这大漠风沙中更能品味出一种苍凉和逝去的美,这也算是对古人的一种交流和慰藉。(图3下载):

        经常听人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古代阳关这条路就是通往西域的阳关道。呵呵,我终于走上阳关道,观赏到现代 “敦煌西湖湿地国家公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敦煌—甘肃篇(1)—西北之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