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自勉

我们为什么对待问题经常不知所措,为什么看到新事物惶恐不安?为什么对待别人的质疑,鄙视而不敢直面迎击?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并不是这样的,我对问题、新事物、别人的质疑都有一套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就非常厉害了。可如果只是平台、权力、人性使然的,早晚要露馅,还请认清自我,迷途知返。

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当某人在环境,机遇,平台的吹气下,逐渐膨胀起来,经常是不能自我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经常把社会规则,公序良俗践踏的,还请注意了。

当然,我今天不是说教,也不是想试图说服别人,让其相信我的话,我的看法。我只是想说关于研发QA和研发的质量体系相关的问题。但是想要说明一些道理,我们必须看清楚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的情况,知道我们工作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实际上,关于“理由”,这个还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情的一个目标,一个原则,一个目的,一个设想,也可以说是意义等等。而实际上,我们只是想获得一个合适的理由。

小美,你为什么要和我分手?

因为我们不合适。

什么地方不合适?

反正不合适,你别问了。

在这段分手对话中,关键在于一个理由:我们不合适。这个理由充分吗,合理吗,科学吗?貌似并不是很对头,但是这个被分手男人,去追问这个不合适的具体内容,可能其实没有意义的。就算对男的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小美来说,没有意义了,具体的执行层面就是分手了,得找新的男朋友了。

其实我们QA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在与研发人员沟通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呢?那么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谁把碗打碎的?

弟弟:不是我,是姐姐。

姐姐,是你打碎的吗?

是的,早上起来,有些不舒服,一不小心。

哦,下次小心点,没事吧?

在这个例子中,弟弟很疑惑,为什么我上次同样打碎碗,被妈妈狠狠的骂了一顿,还差点被打了,幸亏自己跑得快。

这里,同样是一个理由,姐姐避免了被骂被打,甚至还赢得了同情和关心,而弟弟却被打了?实际上,其本质上,都是把碗打碎了,可为什么有差异呢?

那么在实际场景中,我们QA也是会碰到这里的情况,出现的同样的错误,比如漏写台帐,可是领导对不同的同事,却有不同的处理办法。那么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是不是不管什么理由,都处罚?还是都不处罚,听之任之?

这就是将一个事情,赋予其意义(理由)之后的魅力之所在。也是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包括与人打交道过程中,需要拿捏的关键环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把事情处理的非常圆满,各个方面都非常满意,而有些人却搞得一地鸡毛。

实际上,即使现场核查,核查老师发现一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除外,因为这些没有争议)而我们QA要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我们的研发项目出现了问题之后,需要及时处理,给出恰当的理由。那么未来现场核查的时候,核查老师通常不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严厉处罚被核查单位的。

你们可以细细品,其中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当然我不是说想把本来一件真正的坏事包装成看似是一个好事来,而是需要我们及时去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好合适的理由(事实),即使存在一些不足,毕竟是我们主动为之,去控制问题和事态的发展,下次我们去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那么大家都会相对满意的。

可能觉得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甚至觉得不可能,毕竟有些事情是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文化问题,甚至人性的恶使然,难以撼动。

这是我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想在某个方面,比如说我们这个研发QA岗位上有所建树,实际上,可能是任何行业下的任何岗位,要想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虽然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但是要想真正的获得内心的舒坦,事业有成,得到该有的回报,必须静下心来,真正持续的坚持下来。

持续的坚持,可能刚开始是叫坚持,但是时间长了,必定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力量,内在的驱动力,或者领会工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那么碰到问题的时候,才能油然而生出一种洒脱,自信,游刃有余。

就算碰到难啃的骨头,也是会更加释然,毕竟我们碰到的难题,大家也同样会碰到,可以去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寻找突破口,也可以恰当的放手,未必需要执迷不悟。可能当时所谓的硬骨头,只是一种偏见,换一种角度,可能并不是困难,可能是一件我们所期待的事务。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讲到的38个字,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地启示,我摘抄如下,供我们一起学习互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你可能感兴趣的:(QA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