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小说的能量密度果然远远高于只能用于打发时间的网络小说,在感受故事的同时,能够思考what’s left behind,获得更多的感悟,用以支撑生活。在这个岁末,科幻小说陪伴我度过了最后几个周的时间,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
球状闪电
1、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支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用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你就像一艘在夜海上向着远方灯塔行驶的船,整个世界只有那个闪亮的灯塔对你是有意义的,其他部分都看不到。”
人就是这样,有时不知怎的就迷上了一个东西,你这一辈子都甩不了它。“张老师,您对自己的工作也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我们迷上了什么东西,并尽了自己的努力,这就够了,就是一种成功。”
孩子们,找点别的事干吧,世界上有意思的事很多……人生就一次,不要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因为感情生活就要超然度外,陷进去就不好了。你是那种被某件事占据了全部生活的人,林云说。
球状闪电曾是你准备终生探索的目标,反正林云是这么告诉我的。如果真是这样,就不要轻言放弃。
2、各色科研人物
你搞球状闪电研究的,这点毫无疑问,但必须在实验基础都具备时才能正式开始搞。现在我们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你要和我齐心协力去搞钱,明白吗?”这番话使我重新认识了高波这人,像他这样在学术上思想如此活跃,在社会上又如此现实的人真是不多见。在这个项目上我现在给不了你钱,但可以给时间和精力。
林云总是以一个军人的方式行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同时通过对困难的轻描淡写来尽量减轻我的压力,这本应该是我为她做的事。
丁仪问我们:“平时,你们常进行哲学思考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生命这种物质运动形式,与其他的物质运动相比并没有更高的含义,从生命中你找不到新的物理规律,所以从我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死与一块冰的消融没有本质的区别。陈博士,你这人有时候想得太多,你应该学会从宇宙终极规律的角度看待生活,这样过得就舒服多了。”
但这感觉马上又令我沮丧,在丁仪面前我是个思想的弱者,在林云面前我是个行动的弱者,我反正总他妈的是个弱者,也难怪我在林云心中的位置总在丁仪和江星辰之后。
他是这种人:如果一个钥匙掉到地上,他不会循着刚才发出响声的方向去找,而是找来一把尺子和一支粉笔,把整个屋子的地板打上方格,然后一格一格挨着找……”
3、面对困难、未知、瓶颈
灯塔启示:回到帐篷后,我睡不着,就把帐篷拉开,看着外面的灯塔,期望它那有规律的亮灭能产生催眠作用。我成功了,在渐渐模糊的意识中,灯塔的塔身渐渐消融在夜色里,最后只剩下那团一亮一灭的亮光悬在半空中,亮时看到它,熄灭后就只剩无边的夜。我隐隐觉得它很熟悉,有一个小声音,像是从深海中浮出的水泡般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它说:那灯本来就在那里的,但只有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脑海中电光一闪,我猛地坐了起来,就这样在海涛声中呆坐了很长时间,然后,我推醒了江星辰。
“我已经这样思考了。”我激动地说,“球状闪电并不是由闪电产生的,而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结构。”“你是说……闪电只是点燃或激发了它?”林云紧接着说。“太对了,就像电流点亮了电灯,但电灯本身早已存在!”
“那么以前研究的误区就很明显了:不应试图‘产生’它,而应去‘找到’它!这就是说,在模拟雷电时,关键不在于闪电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更不在于磁场和微波之类的外加因素,而在于使闪电覆盖尽可能大的空间!”
宏电子:“这说明,球状闪电在选择释放能量的目标时,目标的边界条件很重要。”丁仪若有所思地说。陈博士,知道你们失败在什么地方吗?你们不是想得不够复杂,而是想得不够简单。”
我这时的第一个感觉是可以呼吸了,我的思想已被窒息了十几年,这期间,我像是潜行在浑浊的水中,到处是一片迷蒙。现在突然浮出了水面,呼吸到了第一口空气,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盲人复明亦不过是这个感觉。
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真有种坐在过山车上的感觉。继我提出球状闪电的激发猜想,丁仪从理论上描述了宏电子的存在后,林云的技术天才开始发挥关键性作用。
这就是科学研究,以前的每一步不管多荒唐,都是必不可少的。别想那么多,向前走就是了。
4、其它
生活变得紧张起来,每天除了关注战局外,工作也有了另一层的意义,以前在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一些快乐和烦恼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刚才的报告很严谨也很全面,下面请丁教授尽量用非专业的语言为我们澄清几个关键问题。”
同我以前的程序输出的那些干巴巴的数据表和曲线相比,这远不止是直观和美观的问题:以前的数据出来时,要经过费时烦琐的分析才能知道模拟是否成功,但现在这些事情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interpretation: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苦苦求索仍无法解决的难题,在认知范围内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这种时候,换个环境,从其它事物上寻找不同的思路,或从大自然中寻求一些感悟,或许能够豁然开朗。
天年
1、宗教
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
茶笋尽禅味,松杉长法音。
由于担心那些午夜里传来的美妙句子随着时间消失,范哲在一个本子里记下了他喜欢的一些词句,封面的名字起得有些矫情:《格言精华录》。这个本子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范哲的珍藏,虽然已经很少被翻起。扉页的第一句是:“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范哲很久以后才查到这是《新约·约翰福音》里的句子。
学识绝不是皈依上帝的障碍,在我看来情况也许恰好相反,当学识到达一定境界之后,对宇宙终极意义的追求会将人带上寻找主的道路。
所谓万法归宗,世间有些东西看起来大相径庭,但到了某种更高的层次之后说不定又会融汇一体。就像水和冰,看似迥然不同,但却不过是同一种物质的一体两面。
实际上前者才是最难的,无数人穷尽一生也不得开悟是很平常的事情,至于开悟后的提升与精进反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通过这种特殊的预案,试图在危机真正到来时尽可能避免社会急剧动荡崩溃。如果把社会看作一个人,这些措施就是让这个人在面对无可抗拒的命运时能够更平和一些、更安详一些。
2、科研
物无不陷的矛与物莫能陷的盾的结合体,在他的领域里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如果不是对整个领域有无比通透的掌握,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江哲心每次回来同她相聚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有时候他会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更多的时候则是拿了韦洁如的门禁卡,到周末无人的实验室去度过漫长的一整天,漫长的时间给了他很多思考自身的机会。
或许有人会拒绝金钱,拒绝权力,但我想没有人能够拒绝自己的梦想。不管怎样,你都是一名科研人员,对从事研究的人来说,未知事物的吸引力是很强大的,更何况面对的是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之谜。不过你做出何种选择都不令人奇怪。你一直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于做学问来说这其实蛮好的。
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深谙物理学遵循着奥卡姆剃刀原理:当不同的理论似乎都可以解释同一现象时,简明的一方总是更接近真理。
如果不是高斯、黎曼等人发展了成熟的非欧几何以及张量分析理论,爱因斯坦将是一个科学哑巴,也就是说他内心里可能有所感悟,但却没有任何办法描述并表达那些思想,他只能在沉默中郁郁终生,而广义相对论的问世则会无限期推迟。
由于相对论效应,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偏转时必然产生同步加速辐射,将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3、其它
这种东西非常意外获得了攫取能量让自身从无秩序的混沌状态中挣脱出来的能力,它们猎食阳光、地热、矿物质、海藻、树叶、羚羊……直至拥有智能,学会钻营,组建政党,甚至建立国家,最后还学会了建造绵延几千公里的超级眼睛,用以探究自己在宇宙中的由来。
他不像家里其他人一样在无聊的时候喜欢摆弄手机什么的,他喜欢看书,但前提是要有比较清静的环境。
从内容上看,这本子并不像是工作笔记,更像是日记或随笔,有些页面甚至还有很随性的涂鸦。似乎本子的主人看中了它的轻巧,可以随时携带着记下那些突然而至的想法,以方便日后回忆。
如果范哲愿意,自然能够做到对人生的离合不再挂怀。
我在这个位置上同各式各样的人打过交道,对所谓的人性也算有些了解。就具体的每个人而言,人生只有过程才是重要的。
interpretation:科研与宗教,都是对未知进行解释,都具有各自的魅力,值得用短暂的人生进行体会。
克莱因壶
我不希望听到梨纱说“不要啦,我要退出”,我想与她共享这份体验。
interpretation:亦真亦幻难取舍的感觉,看完小说之后,感觉现在所处的世界可能只是一个虚拟现实,也是说的通的。凡是不要太较真了,可能这一切都是虚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