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苑设计师客厅散记

近几年,陈工与许多年轻设计师因建筑结构设计结缘。

9月14日下午,尚苑来了几位年轻设计师,就他们的旧改设计项目咨询陈工。其间,茶、咖啡、月饼、水果轮翻上台,技术讨论热烈,聊天气氛轻松。

黄工介绍了他的设计,项目不大,200多平方米,是小榄造船厂一车间的改造。他打开电脑,画面中两矩形车间成倒Ⅴ形摆放,均为单层,黄工改造的项目是右侧那栋钢筋混凝土结构旧厂房。

电脑上呈现的是厂房原貌,建筑物跨度10米,高度7米,总长40多米。在他们接到设计任务时,厂房周边的树己砍光,说是要加连廊。

我很奇怪,这片老树林会是园区改造后最亮丽的风景,新设置的连廊可以绕过、穿过大树而建,特色与趣味并举更有吸引力,众人听了我的设想齐声赞。

陈工看完设计图,问:为什么车间中部的吊车梁断了?黃工介绍:现车间己一分为二,该处天面板己拆除,现前后建筑物间距为4米,甲方解释这个位置是新设的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消防车要入内灭火。

我又有疑问,这个小道转弯半径太窄,消防车入内如何转弯?消防车后撤也不容易,厂房跨度才10米,水炮打过去不困难,消防员跑几步就能到达另一个厂房,可多设几组消防栓。一席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陈工就厂房改造、加层的结构形式、材料、构造等给出详细建议。几个人围着餐台讨论、计算、绘草图……直到下午5时,年轻设计师们获得最佳结构方案,滿心喜悦离开尚苑。


尚苑是我们的家,大厅是休闲厅、餐厅,也是家人共用的工作空间。我们在这里生活了6年,携手完成了多项建筑设计任务。


近年,许多老房改造由独立设计师承担,旧建筑改造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结构问题,他们常结伴来尚苑请教陈工,皆因陈工是位资深建筑结构工程师,声誉高,解决问题办法灵活多样。

年轻设计师会带上电脑、图纸、模型来求教,看到此情此景,我也很开心,笑称尚苑工作室继续开工。每次讨论时,茶、咖啡是主要饮品,若他们错过了午饭,我们会提供面包、芝士、果酱、水果。一边饮饮食食,一边研究建筑结构问题,气氛热烈轻松,主客无拘无束,我们两老还可以动脑动手,乐在其中。


写到此,想起今年春节前某日,我和陈工在顺德碧江旧碉楼改造工地的事。这栋旧碉楼曾是一个老當铺,墙体很厚,多重防盗设施令它固若金汤。即便如此,日军入侵时,在它的厚墙上炸出一个炮弹洞,弹洞己成历史痕迹被保留下来。该工程完工后会成为碧江社区一个居民共享空间。

这项目由年轻设计师阿聪担任,他曾带着电脑、设计图纸和模型来尚苑与陈工讨论老碉楼改造的结构设计。

模型右侧有一个钢丝扭成的装置,阿聪把它放在茶几时,我还以为他设计了一个大型雕塑,原来那是老碉楼旁的老榕树模型。

当日,陈工爬上屋顶察看他设计的钢桁架焊缝质量。老碉楼外墙颇高,竹爬梯又长又细,陈工年事己高,虽手脚灵敏,但爬上爬落也不容易,在现场的我看得双腿发软。

检查完毕,众人在阿聪工作室聊天饮咖啡,乐也融融,此时此刻,我们和年轻人没有了年龄隔阂。

老碉楼改造施工中
陈工爬上老碉楼石墙顶察看钢桁架的安装
老碉楼颇高,竹爬梯比较细软
陈工认真查看钢屋架的焊缝质量
我们和年轻设计师阿聪在观赏老建筑
陈工在阿聪工作室泡咖啡
边喝咖啡边聊设计事,两老两少乐也融融

现在,老碉楼改造己完成,碧江年轻人多了一处时尚活动场所。

九月初,我和陈工应邀前往碧江参加了一场设计分享会,分享会由碧江“附近营造”社团组织,地点就在己改造好的老碉楼内。年轻设计师阿聪介绍了他的设计作品~旧當铺(老碉楼)改造。

旧當铺顶棚的设计与施工最引人嘱目。阿聪巧妙利用了陈工设计的三角形钢屋架,造了一个倒三角形吊顶,形式别致,造型简洁;另利用钢桁架空间,将所有没备隐藏在桁架与吊顶之间。

经过设计与施工,老雕楼保留了所有历史痕迹,却以现代姿态呈现在人们视野中,它与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改造后的老碉楼,旧红砂岩石墙是其标志之一。
倒三角的吊顶把屋顶的钢结构遮挡了,也把空调、通风设备隐藏了,设计巧妙。
这片三角山墙是老碉楼外墙中心一部分,设计师把它留下,呈现在众人眼前,历史是可以延续的。屋顶四周用卡布隆透光板围蔽,蓝天绿树影影倬倬,现代与传统既对立也统一。
老碉楼入口前院,旧青砖墙让人感到亲切。
老碉楼入口新设计的通花钢门也用了三角形符号
老碉楼前院也是小厨房,可以在此泡咖啡、调酒水、烤面包
原老碉楼的木屋架保留下来,用作前院卡布隆透光天棚的屋架
老碉楼大门, 这建筑物的原功能是當铺,大门设置了多重防盗设施,设计师把所有老元素保留下来。这就是一篇古老的建筑说明书。
老碉楼改造时把几十年积聚的烂砖瓦用作地面填充物。入口地板用的是散落在周边、原建筑的红砂岩石板和青砖。
年轻设计师阿聪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旧當铺(老碉楼)改造。
黃工介绍他的旧改项目,这项目在佛山莺岗街附近,可惜因诸多原因而暂缓施工。
陈工向我解析老碉楼新屋盖的设计,钢桁架的布置。
陈工在前院的小厨房里,准备泡咖啡

我和陈工已七十有余,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理想状态,更理想的是能工作到老,能与年轻人无障碍交流,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尚苑设计师客厅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