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焦点化第37天 可以与孩子讨论自杀吗

今天早上6:30与两位老师进行了第六次约练,期间Z老师提及自杀这个话题。令人痛心的是,昨天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用自缢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这样的消息一再出现在网络上或者身边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当然也会知道,甚至比我们知道的更多,更具体。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不要害怕,也不要回避,信息的开放逼迫着我们家长也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来正视这件事情。因为,孩子也会好奇我们家长怎么看。

首先,自杀是一种选择。

我们要接纳当事人的这个选择,相信他有他的理由。但是,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我们通过探讨,更全面地看到这件事情,一定可以发现更多的选择。

自杀绝对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

第二,想法与行动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

有时自杀只是一种想法,它是我们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的一种体现。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允许自己​可以有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等负面的情绪。这也是我们心理弹性的一种表现,当我们有了放弃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就避开了与压力的正面的碰撞。我们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与缓冲。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我们就会更多地深入地思考实施行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杀能否真的解决问题?除了自杀还有别的办法吗?

所以,自杀的想法与自杀的行动之间还有着一段很远的距离。正面地讨论自杀这件事,可以让我们在这段距离里流连更久,有效地延长这段距离。很多人都是在没有走完这段路的时候,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三,讨论自杀也是一次探讨生命意义的机会。

生命非常重要,可是人生中确实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生命就是因为那些东西才有了价值。

第四,探讨生死会让亲子沟通更加开放,交流的通道更加畅通,这本身就是降低自杀风险的最好方法。

选择自杀的人一般都是封闭了自我,阻断了与外界所有的交流,别人有光也照不进他的世界,从而陷入一片黑暗,走上绝路。而一个心中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人又怎么会自杀呢?

能探讨死便能探讨生,尤其是如何绝处逢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同期,还有一组更加触目惊心的数据: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最近一则消息,来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在国内,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悲剧的发生频率如此之高,你觉得不闻、不问、不谈,捂起耳朵就能偷得平安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焦点化第37天 可以与孩子讨论自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