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朝铁厂人物记60――张立明

                       

图片发自App

                        前言

本县著名摄影记者刘爱国老师,年轻时曾在应朝钢铁厂宣传部、办公室任职。近年来,刘老师不辞辛苦,多方采访和寻找曾经的老应朝人,作出一系列个人简传,这个活动很好!

刘老师计划至少寻找搜集够100个应朝人的回忆传记。

好就好在将过去老一辈产业工人曾经辉煌的过去和如今各自的处境示于世人,让我们引起对那个“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的年代的无限怀念…

去年拜读了刘老师一系列人物传,我也手痒了,自然地把我那已故的大伯(老一辈应朝人)投入刘老师的专题。

现在,我把现在和我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更是老应朝人的张立明叔叔的“应朝往事”作个访谈记录和整理吧!

应朝铁厂人物记60――张立明

老张下班后开车返回县城
1.一盒“前进”香烟圆了工人梦

1958年出生的老张,进厂之前在润城镇大夫街大队是一名拖拉机手。那时,他还是小张,才十八岁就威风凛凛地驾驶着大队唯一的一台拖拉机,担负起为大队“战天斗地赶大寨”的运输重担。

那个年代,根红苗正的、有点关系的同龄人都通过大队举荐或走后门,跳出了农门,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光荣的、可以“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中的一员。

那时的小张,不甘现状,每天开着拖拉机,一边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颠簸一边想:这一辈自己就只能是这样?不行!他们能当工人,我也能当!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张的心里开始计划他的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

他出生五个月就幼年丧父,父亲生前是老红军,解放后安排在阳城一中做饭。就是凭着这一点在当时很吃香的身世,小张只身一人到山东老家调查父亲的历史,随后又多次到阳城县教育局、县委组织部,向领导请求要到“最需要自己的广阔天地去磨炼自己”。跑了几次都没有答复,最后一次,小张“开窍”了,买了一盒当时的好烟――前进牌香烟,就是这盒烟,在有关部门散了一圈。

烟散完了,领导答复:回家等通知!

一个月后,一纸入工通知书飞到小张手中。那一刻,小张异常激动兴奋!批准了!我要当工人喽!要吃供应粮喽!

那个时间,是1978年8月,20岁的小张光荣地成为当时全县最大最好的“国企”――应朝钢铁厂采煤分厂的一名矿工。

2.不离老本行,开了一辈子拖拉机

刚进厂那会,小张对于井下的工种并不感冒,不想干这份危险工作。于是向厂领导提出调换工种,结果被调到热浪滚滚的炉前去捞水渣。捞水渣这活,很受罪,光是那种高温和一不小心就被铁花溅到身上就够操心的啦。可小张不惧艰险,吃苦耐劳,因为他深知,这个“铁饭碗”来之不易。

才干了不够两个月的捞水渣,一次非常巧合的机会让小张被领导“慧眼识英才”,离开了灼热的炉前,又干起了老本行,这一干,就是22年!

用现在的老张的话来说:我就是开了一辈拖拉机!

当时应朝厂购置了十一台拖拉机用来搞运输,培训了一批驾驶员。那天,一帮驾驶员和领导围着这些铁家伙直挠头,原来是不论怎么鼓捣,拖拉机就是一副天老大它老二,谁都不尿球。这时,扛着铁锹路过的小张在人群中端详了一会便找到问题所在。于是他怯生生地向领导请示:我试试吧?

这一试,试出了大名堂。只见小张不知怎么鬼捣了几下,那些铁家伙都屈服了,冒着黑烟吼着马达……

“年轻人,真能干呀!你以前干什么的?”领导微笑着问小张。

小张不好意思地说:我原来就在我们大队开了几年拖拉机了。

“哈哈,不错嘛,才以致用!明天不用捞水渣了,到机车组报道上班!”领导发出高调的口头调令。

从那年开始,小张又继续操起他的老本行――开拖拉机。才进入机车组,他就是师傅,后来一直担任机车工段长。二十多年里,小张成了老张,徒弟也带了一批又一批。烈日下、寒风中,炉台前、渣山上,时时处处都有他那驾驭着他那老伙计的忙碌的身影。年年评先进、选模范,几乎没有落下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恪守不渝,尽职尽责,双手紧握方向盘,二尺阵地立战功!

像老张一样,许多老应朝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为厂里立下汗马功劳。

3.身退志不退,发挥余热不拾闲

2000年,像许多国企一样,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曾经辉煌的应朝厂日益衰落,逐渐退出大工业时代的舞台。那一年,老张被下岗分流到县办屯城煤矿,可是由于年龄原因以及个人意愿,没去屯城矿工作。继续干着老本行,这次升级了――开铲车。再给私营企业或工地开了几年铲车,现在几乎“金盆洗手”了。2002年至今在润城王村华王铸管厂工作,先后在切割车间、铸管车间、开铲车、包装车间工作。直至去年,他才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在县二轻局办理了退休手续。前几年,人老心不老,年近六旬又去考了小车驾照,驾驶的档次又上升了一级台阶。

按理说,年过花甲,又有退休金,完全可以在家里享清福。可老张说:一辈子劳碌惯了,真在家里闲了,要生毛病哩!每天早上从县城的家或大夫街老家驾驶着他那辆坐骑(农忙时在大夫街,农闲时住县城)到厂里上班。

现在,和老张谈起应朝厂以及和他曾经“战天斗地”的老伙计们,有的已经去世,他感慨:人能活着,并且是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虽然感慨万千,虽然无限怀念,但是他又说:社会和历史在进步和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国家的大战略和主导,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经历已经是历史了。



3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朝铁厂人物记60――张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