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否认》摘录

2018-05-09

1.‘脸’本该是心灵的风景线,散发‘思想的风范’或‘灵魂的沉思’,彰显尊严的存在。然而,在物质主义/虚无主义的大众消费时代,‘脸’很容易物化和虚化,堕落为‘面子’。我们或焦虑、恐惧与‘没面子’,或亢奋与‘要面子’;既用‘面子’掩饰内心的恐惧,也用‘面子’承载内心的欲望。--------------E.勒维纳斯

2.按精神分析,当事人越焦虑就越吃,同理,消费大众越恐惧就越娱乐、越游戏。

3.早在1840,恩格斯就对现代都市作出敏锐的观察和经典的批判: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样的城市是一个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二百五十万人口聚集在一个地方,使得这二百五十万人的力量增加了一杯......这种街头的拥挤中已经包含着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所有这些人越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漠......就越使人难堪,越使人可怕。虽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这种孤僻、这种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的 和普通的原则,可是,这些特点在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像在这里,在这个大城市的纷扰里表现得这样露骨,这样无耻,这样被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人类分散成各个分子,每一个分子都有自己的特殊生活原则,都有自己的特殊目的,这种一盘散沙的世界在这里发展到顶点了。

4.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2018-05-10    9:54  cloudy

1.人的本性藉此显明:人是这样一种受造(creature),他必然争先恐后,渴望出类拔萃,独自成为创造(creation)的宠儿。人这种受造,身上结合着天然的自恋和基要的自尊需要。他们不得不争强好胜,证明自己比他人重要;他们不得不力争出类拔萃,满足自己的价值感。

2.如果儿童早期获得健全的养育和安全的支撑,直到自认为不可摧毁,甚至自视不朽。可以认为,这样的儿童凭借自恋活力完成了自我保护,成功压抑了死亡恐惧。也许,正是这种人格类型帮助弗洛伊德说出这样的思想:无意识不知道死亡。但是,我们知道,基要的自恋一定会增长,只要儿童期经验始终可靠地支持着生活的展开,并且一直健康地向上发展----朝向良好的自我感觉,朝向出类拔萃的感觉,直到感觉自己就是造物主独一无二的宠儿!我想说的是,正如精神分析家索尔的恰切定义,某些人具有更强大的“内在韧性”。内在韧性意味着面对生活的具体信心。在严重的生活危机面前,或者,在激烈的人格变化时期,内在韧性凸显出当事人的个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SW否认》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