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金时代》

我想,人生可能是一个从没有到拥有,再到失去的过程。可是行将就木那天,谁又能说自己曾经真正拥有过什么呢?

昨天看完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那一刻,我的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说不出的失落。然后这句话就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明明这么露骨的文风,看时还忍不住吐槽,看完时的心情落差却这么大,我不曾想到。也许什么细节都不惜笔墨地去描绘,最后一句话轻描淡写地道出了结局,戛然而止的故事,如果不能引起人的遐想,也足够让人难受了。况且这故事又正好让我浮想联翩,看似潦草的结局,前面埋了足够的伏笔,也确实在情理之中,小说不是作文,一句话的结尾不会让人觉得头重脚轻,反而让我有种时光一去不复返,谁都奈何不了的无奈,又很奇怪地,有种一笑置之的洒脱,或许讽刺意味更强一些?即使年轻的时候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你什么样子我都见过,什么场面我们都一起经历过,我也从没想过要一辈子跟你在一起,但我也从没想过那天就跟你分开,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每每看到这种写实的文,我总是倍感安慰,不敢说所有人的人生都会有明显的不完满,至少说又多了一个人是这样的,多一个同盟的感觉也很好,即使这人是小说里的人物,那多多少少也反映了创造这个人物之人的感受吧。作者在后记里说,这些文章的褒贬不一,有说写得好看的,有说虽然好看,但是没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意义。对此,他倒是非常坦然的,说出的那套逻辑一边让人觉得有道理,一边又让人觉得他小说里的原型就是他自己,永远有点痞。他说他写小说的本分就是为了写得好看,他是写给读小说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诲不良青年。他说我国领导者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是评价过高,对我国人民的智力、道德水平总是评价过低,他认为这是一种偏差。

虽然我有时候会被他文章的尺度雷到,但我非常欣赏他的这种痞,能听得进去质疑的声音,并且说得出自己喜欢什么样,而且还能如此有哲理,优美地论证,这真是一种成熟,一种有文化的表现。就像有时候人的反抗是无效的,为什么无效,不过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抗啊。

看了王小波,深觉自己以前认为的有凭有据,真是小儿科了,要真正有说服力,还得有文化才行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