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角色都活在自以为是的“爱”里

01.童话里都不是骗人的

虽然《松香的秘密》标榜是“悬疑、犯罪”小说,但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还是想故事的内核应该是温馨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阅读这本书,开始走入故事……好像突然走进一片丛林的感觉,那里与世隔绝,固然一年四季都有阴影存在,但阳光也能照射到林中,带来明媚。

小女孩莉芙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也封闭的世界里,她的故事里几乎都是她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但她以为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即便她也知道父母不与人来往,妈妈很臃肿,爸爸沉默又奇怪,他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也总是带她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但她还是很开心。

可当丽芙奶奶去世的真相被揭开,慢慢的,觉得这个故事越来越压抑,直到最后,才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

《松香的秘密》的作者是一位丹麦作家,说到丹麦,便想起童话。而这个故事设定在森林里,到处都是树木松香,与世隔绝的一家人,是有点童话的味道了。

童话,我们都会想到小孩子们最初是通过它对未来对人性有了美好的建设,想到甜蜜美丽的圆满故事,也想到那是离我们很远的虚构的国度。不过近些年来,很多热衷于研究童话的人对很多故事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解读,像格林童话里很多结局看起来是美好,但其实故事中的很多人物和人性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而且很多人喜欢解读童话黑暗面,并把展示了更多人性弱点抑或说是阴暗部分的童话故事称做“暗黑系童话”。

想到之前也读过一本书,是瑞士学者冯·法兰兹的童话解读作品《阴影与恶》,那时候才知道:在最初的时候,童话不是儿童的专属,而是民间底层成人之间口口相传的自娱自乐。所以很多童话中对希望和灰心,善和恶,光明和黑暗,都有对立性的描写,实则展现了人类心理的复杂和多变。

《松香的秘密》虽被媒体称作是“悬疑犯罪小说”,却是复杂的关于人性的故事,却觉得它不过是一群不懂爱的人制造出来的裹着“温暖童话”外衣的“暗黑童话”,甚至于读到后面,你会觉得有点恐怖,有点残忍,但又好像爱能把一切变得情有可原。

如果说我们过去以为的童话是五彩斑斓的,那这个故事就是暗黑色的,整个情节诡谲,细思极恐。这个故事,关于爱,却沉重而阴郁,处处都没有离开一种压抑的感觉,是一个人越来越扭曲的感情,也是这个家庭每一个人心里都有隐秘的孤独,也许,故事里的人在最初的时候都渴望自己生活能得到温柔,但终究是离“温柔”越来越远。

02. 杨斯

可以说整个小说是围绕莉芙的父亲杨斯的一生展开的,他的性格思想,以及性格对他人生带来的巨大“痛苦”。是值得我们去思索的人物。

杨斯,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岛屿——岬角上,在那里,有家人,有树木。

父亲说,外面的世界不好,他就没有出去过,结婚了之后也不让自己的妻子孩子出去。

父亲死掉的那一天,他很孤独;而在自己死掉的那一天之前,他意外失了幼子,他杀了自己的母亲、女儿,然后是妻子和自己。他认为,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源于爱。

故事的一开始用不少的篇幅讲了杨斯和他父亲塞拉斯的故事。

塞拉斯是一个专门给别人做棺材的木匠,

也是一个心地纯良的却习惯顺手牵羊的小偷。

杨斯小时候喜欢陪父亲试躺棺材,在里面聊天。杨斯的很多想法(性格)就是在这些聊天中产生的,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难免聊到死亡,父亲太过稀松平常的对待这件事,使得杨斯在对待祖父的死的时候,觉得送人离开是在帮助别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即对待死亡,心里是抱着随便的态度。

再比如上学这件事,塞拉斯觉得学校的教育是不靠谱的,试图切断两个儿子和学校的联系,他渴望和儿子们在森林享受着长久的秘密的生活,和树一起。杨斯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听父亲说话、讲的故事,甚至到了信仰的地步。

塞拉斯去世之后,两个儿子都不去学校了,也继承了父亲的木匠活。好景不长,受够了岬角的孤僻生活的哥哥莫恩斯离家出走,杨斯却越来越沉默寡言,越来越爱那片森林,也越来越脱离世界。

这样说来,莫恩斯像是意识到了这样极端的生活状态是不对的,他是小说里的那个唯一一个选择主动离开父亲画下的“怪圈”的人,有的时候努力逃离并不是在逃避什么,而是为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其他留在岬角的人,失去丈夫又失去了大儿子的母亲艾尔莎越发孤独,几乎把所有的关注都给予了小儿子杨斯,可杨斯越来越沉默寡言让她烦躁;那个永远在森林和工作室的、被母亲的控制欲搞得越来越神经错乱的杨斯,要是说有什么事情让他快乐,那就是认识了玛莉娅,因为爱情玛莉娅留在了岬角,却也深陷在这个家赋予的某种人为的“魔咒”之中,之后是杨斯的女儿莉芙,除了父母几乎不和外界接触的莉芙,度过了快乐的奇怪的漫长的也寂寞的童年时光。

03.是“爱”制造了书里的每一份悲剧

《松香的秘密》以一个女孩的视角带我们走进她那不正常的家庭生活,看似平静美好的景象背后其实充满了人性扭曲的价值观,变态的负面的爱让一家三代都活在可怖的阴暗的角落里。也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故事不过是放大了的人性细微处,直到剧情的高潮,是细思极恐,是感慨人性的可怕和残忍,也有很多怜悯。

杨斯因着对自己家人的感情而做出一件一件的残忍事迹。所以说他的阴谋,是纯粹的阴谋,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不是;说他是因为爱而扭曲变得偏激,但他的爱不是绝对的真诚的,有着太多自私的念头。人,最怕别人用截然相反的需求爱着自己……

读完书,私以为,杨斯的这种变态式的感情,第一是源自他父亲带出的对于死亡的认知偏差,也可以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除了爱与死的观念是来自于父亲的“教导”,杨斯的歧途之路,更是源于父亲的那些作为。

也许,杨斯的父亲是个心怀“热爱”的人,真心希望两个儿子亦是这样的人,父子在一起的片段总是温暖美好的瞬间。塞拉斯关于“爱”的理解可能是超过生死的,他是制作“棺材”的木匠,见识过不少人的生死,所以他对死亡是那样特别的看待。

塞拉斯还对儿子们说这样一个故事: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或做成干尸,灵魂也还留在身体里。而且用松香来处理尸体的话,她就不会腐烂。心会留在琥珀里。

就是这个久远的传说,给杨斯的人生带来了天翻地覆的预兆。

“松香,可以治愈,可以保护,可以保存,却也可能致命。”杨斯爱用松香,想以自己的方式,在乎着他想保护的人,他不愿和她们分开,也就想尽方法要留住家人,希望把最爱的人事留在身边,就像是要松香做成的琥珀一样,永远凝固,好像这样爱就不会消失。

杨斯他不但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因为无非接受自己儿子的去世,杨斯故意事把牵引到自己母亲的身上,其实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很讨厌母亲的控制,所以很自然的把自我怨恨转化成对母亲的伤害,从而淡化了自己心底的愧疚。

杨斯处处都是极端的想法和感情,使得自己的家庭随时处在危机之中。不仅是给他人带来了伤害,更是毁灭了自己。

然后我想到的是,爱一个人是重要的,了解一个人更加重要,但爱不应该是盲目放纵。就像玛莉娅对杨斯的爱。她总是告诉自己,杨斯是个心底善良的人,她爱他了解他,所以才包容他的所做所想。明知道杨斯的很多想法很错误,很多行为很变态,却还是默默的接受甚至支持,最后用死亡去回避杨斯,自我毁灭。这又是怎样极端的爱呢。

最可惜的是小女孩莉芙。杨斯带给她爱,也带给她深深的孤独。不能和外界接触,所以她才和自己想象中的弟弟说话,与其说那是她刚出世就去世的弟弟,不如说是她另一个自己,没有同伴的岁月里,只能以此来治愈自己的孤独。

有时候,我们不单是要说爱,更多是要宣扬一种健康的爱。

所以,这个故事说到底要表达的还是爱,它讲了太多种爱:偏执的爱,控制欲下的爱,自我迷失不顾牺牲的爱,盲目的爱与被爱……虽然这些都可以称作是“爱”,但不得不说小说里的每个角色几乎都不懂如何去爱,以至于除了莉芙之外的人都在走上歧路之后,无法回头。

所以,看到最后,震撼,觉得是悲剧,却也是最好的结果。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杨斯和他待了一辈子的地方都被吞没了。也许,他得到了解脱。而幸运的,早被“注册死亡”的莉芙得到了新生……

到底什么是“爱”呢?怎样才能培养健康的爱呢?在岁月流逝后,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但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爱”的反面教材,这样的一些可怕的再慢慢令人窒息的爱,实在是伤人伤己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角色都活在自以为是的“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