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兰小欢《置身事内》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在成功的经济体系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化的。本书的主角既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微观价格机制,也不是宏观的经济周期,而是政府和政策。

第一节 政府治理的特点

我国现行的是五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央—省—市—县区—乡镇。这一体系是从历史上的“中央—省—郡县”三级体系演变而来。而对中国现代行政体制最早产生影响就应该溯源到元朝的行省制度。

大家可能会疑惑乡下应该还有一级,比如说我们南方乡镇下还有村一级。为什么不是六级政府管理体系呢?因为中央延伸至地方的行政能力毕竟有限,如果村和庄一级也归属政府的管理体系,那财政供养人口又要暴涨一个数量级的,这也是在乡以下的村落实行村民自治的原因。

1,中央和地方政府

央地关系历来就是研究很多重大问题的主线。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维持大一统的国家必然要求维护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另一方面,中国之大又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日常运作要以地方政府为主。

也因此国情,我们国家央地关系的总原则在宪法中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我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层层复制”,条块分割明显。“条”主要是指由中央部委自上而下的一种指挥体制,属于垂直、纵向管理,比如国税局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管理。

“块”主要是指地方部门统管的同一区域内、同一层级的不同部门之间行政行为的概括描述,属于平行、横向管理。比如当前中央的主要政治架构,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四套班子,而省、市、县也有一样的四套班子,只是级别不同。

对于当下我国的政治体制,大多数部门都要同时接受“条条”和“块块”的双重领导。就拿县教育局来说,它受省教育局的直属指导,同时又得服从县政府、县人大…的领导。通常情况下,“条条”属于业务关系,“块块”才是领导关系,因为由地方政府和党委来决定人事任免。

3,上级领导与协调

在复杂的行政体系中,权力高度分散在各部门,往往也没有明晰的法律界限,从而在涉及跨部门或跨地区事件时就容易出现相互扯皮、踢皮球的现象,所以决策和权力自然会向上集中。

而制度设计的一大任务就是避免把过多决策推给上级,减轻决策负担,提高决策效率,所以体制内简化决策流程的原则之一就是尽量在能达成共识的最底层级上解决问题。对于部门事物,本部门领导一般可以自行解决;对于经常性的跨部门事件则设计上级“分管领导”或者临时筹建“领导小组”来协调推进。

4,官僚体制

官僚体制,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规则制度必须由人来执行和运作。官僚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以科举制为基础、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庞大官僚体系。这一体系的三大特点延续至今:官员必须学习和贯彻统一的意识形态;官员由上级任命;地方主官需要在多地轮流任职。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兰小欢《置身事内》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