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琴分享实录

西南群第24期讲座时间:2018年10月20日星期六晚上8点

主讲人:2015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甘肃嘉峪关张晓琴

主题:《基于学生视角的校本研修策略》

整理:孙向兵

主要内容:我将从从五个方面进行交流:一、重建校本研修概念;

二、追寻学校变革三个本源性问题;

三、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命题;

四、基于课例式研修改进课堂教学;

五、基于学生参与式研修改进课堂教学。校本培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教师合作力与创造力,让个别价值和群体价值得以最大体现。教师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校本研修普遍存在表面化、形式化,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需要校本研修吗?影响一个人成长其实是艺术。我们在评出来的专家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农村教育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为什么农村教育还是起色不大,失掉了老百姓的信任,怎么重建这分信任?家长送孩子读书,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送去孩子读书?他们让孩子要考好一点,甚至考好考不好也没多大关系。回家让孩子写作业,写作业与做作业的区别,家长是不理解的。现在农村的孩子不会劳动的,农村孩子渐渐失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个朋友为什么送孩子到国外学滑冰,原因是外国的音乐让孩子融入其中,而中国的音乐最多是一个搭配。意识形态和环境,对人是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我曾在牧区教学,条件好的家庭会送孩子去县城学一点特长,而条件不好的孩子,可能都无法保证基本的家庭辅导和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养出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胸怀天下、有批判性的公民呢?这样教育环境下,我们怎么做老师?只有持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才会找到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校本研修。我曾在牧区教学,条件好的家庭会送孩子去县城学一点特长,而条件不好的孩子,可能都无法保证基本的家庭辅导和教育。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培养出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胸怀天下、有批判性的公民呢?这样教育环境下,我们怎么做老师?只有持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才会找到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校本研修。我们把名校看得太高,它们的理论太过于高深,其实我们需要适合我们学校实际的理论,教育可以简化但不可简单化,才能办让孩子满意、校长满意、教师满意的人民教育。教师需要外围思维,可以和学生一起行走和成长,和学生一起探求真理。在信息技术发展下,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减弱,但是教师的情感、价值观、精神、思维、方法,是百度不到的,这就是教师的价值。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与学生共同担当责任,共同面对文化,共同思索学习和行走。教育的人生,本质上,是学习的人生。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什么要上学?教师的价值空间是什么?学校为谁而存在?答案是学习内在功能只有一个,为了更加优质的学习!教师的价值是帮助孩子更加喜欢一门学科;学校为学生而存在,尊重学生人人性,营造人文,让学生有安全的体验。学生的角色从受教育者到学习者。学生和学习才是教育的关键。老师的的作用就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教。校长的职责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课例研修指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我们把它叫做“课例研修”。我们要守住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才能改变学生,改变教育。公开课不是作秀,反复演练的课,经历了反复琢磨和思考的,这是一种煎熬,这个过程是最有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课是一个例子,不是靶子。

我认为评课应该只有两点:一是目标落实和教学思想的渗透,二是印象最深的部分。可以没有建议,有也不要超过两条。我们要守住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才能改变学生,改变教育。公开课不是作秀,反复演练的课,经历了反复琢磨和思考的,这是一种煎熬,这个过程是最有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课是一个例子,不是靶子。我认为评课应该只有两点:一是目标落实和教学思想的渗透,二是印象最深的部分。可以没有建议,有也不要超过两条。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要提高专业能力,需要了解所有学科的教学体系,我们才能从容实施本专业的教学。可以实施班组型教研活动,要站到高处,想到深处,落到实处。学生是教学资源,不是教学的对象,学是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学生必须有“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不断的学习建立学生的视角。

学员黄琴的感悟:打开手机,听到了晓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好听,更让我震撼的是他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研修的理解,特别欣赏的是他关于课例研修的解读,我也特别赞同他的观点,作为老师,主阵地还得是课堂,对于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来说,首先也会在意怎样去给学生呈现一个实效的课堂,我和他有着相同的磨课经历,每一次学校的课例研修,我最欣赏的是评课的环节,我们学校的评课从来不说优点,都会说自己的建议,那么这一个过程就是大家的智慧的结晶,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我每一次都能够从中感受到老师们的热忱,也一次一次的修改自己的课堂,在磨课的过程当中,大家都取的不一样的进步,不过我我的课例研修大部分停留在数学课上,今天听了小琴的分享,我才发现,我们还应该走全科发展,课程整合之路。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晓琴分享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