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行走雜想

    高楼矮墙是学校建筑的标准化特征。

    楼高,让外面的大人看到教育耸立的形象,以仰视的姿态和信仰,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让里面的小人抬眼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以俯视的模样和虔诚,充满激情地畅想人生。

    墙矮,让外面的大人懂得那是一个神圣的圈子,即使矮也不可逾越,神圣的地方庄严肃穆,可以放心把孩子送入这个圈子里净化成长;也让里面的小人懂得那是一个神圣的圈子,纵使内心再多奔放也要含蓄收敛,神圣的地方自有方圆规矩,需要静心在这里深化陶冶。

      这高楼矮墙的圈,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承办,最终的实践者是老师,被冠以“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辛勤的园丁”等美名赞誉,最终的体验者是学生,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两者间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形式,以“爱”的名义助力,相濡以沫,长相厮守。


    不过,时常有那么一些孩子与神圣格格不入,让为师者心力交瘁劳心伤神,他们或静若处子或动如脱兔或吱吱碎语或启而不发,形态各异,个性迥然不同。另类般的存在,有时候会让老师和同学忽略了那个灵魂与己同行,丢弃在一旁。

      时间久了,他们似乎也欢喜那种忽略,因为那种忽视让他们的灵魂获得了自由,避开了繁重的作业和老师的絮叨,也偶然,他们会厌恶了身边人的目中无人,所以他们调皮,他们捣蛋,他们用这种有效的方式成功的挑起别人的兴趣,即使是批评,他也心里窃喜自己又一次成功的站在了权势者的对面,而站在对面的火冒三丈是由自己控制着火候,自己仿佛才是真正的主宰。

      对立的两者,各有立场,一面的叹息里藏着无奈,一面的沉默中透着得意,这种对比让无奈者更无奈,得意者更惬意,于是乎,这样的小刺头孩子成了烫手的山芋,唯恐避之不及,除之而后快。

      放假的几天,我和伙伴们随班就读摸底调查,就看到了若干类似的无可奈何。


      随口问了问相对淡定从容的老师,“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这些宝宝的未来呢?”

      欣喜,答曰:应该是留在这里,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和乐共融。笑容还没有渗进皮肤角质层,就继续听到“不过,他们在这里学不到什么,还是去你那里好一些,至少能学些什么”峰回路转,呵呵了,教育者的无奈还是自私?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培养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肩负着“辛勤园丁”的使命,我们的眼里却只愿意看到花的鲜艳,不能容纳叶的凋零。接纳、悦纳每一个孩子不是我们应该保持的纯洁吗?

      人类是群居动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就是你我相依相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排他求包容。那些在校园里被排斥在外的灵魂,孩子们无处安放,无论他们有多少迥异,他们的心都希望贴近另一颗虔誠的心,期盼能有人理解他們純潔的良善。所以,張開雙臂擁抱每一個孩子吧,這是我們生而為人應有的品質,也是我們身為教師肩負的神聖。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園行走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