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这个节日源于《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所记的日子:“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徐霞客游记》这部奇书能够成书并流传,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由一群小人物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最后的旅行 临终的托付
万历十五年(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他受父亲影响,少时立下“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徐霞客22岁那年,戴着母亲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行礼,正式踏上翻越万水千山的旅程。
这一路有辛苦,有危机,有背叛,也有情谊,世间冷暖都在行走过程中感知。因为热爱,不惧岁月蹉跎,徐霞客的游历生涯中,数次遭遇强盗,数次绝粮,几经生死。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霞客在江阴家中筹划西南之行,这时有个名叫静闻的和尚找到了他,请他带自己一起去大理的鸡足山,因为他特别崇敬山上的迦叶寺菩萨。为了这次朝圣之旅,他刺血写了一部《法华经》,计划供奉在山上的寺中。徐霞客被他的虔诚感动,便应允了。可当他们走到湖南时,出事了。
崇祯十年(1637)2月11日,他们所坐的船行驶在湘江上时,遇到了强盗。慌乱中徐霞客跌入江中,躲过一难,静闻和尚因保护行李中的佛经和徐霞客写的游记手稿,被强盗砍伤。
湘江劫难之后,静闻元气大伤,坚持行至南宁崇善寺,不久圆寂,临死前拜托徐霞客:“我志不得达,死愿归骨于鸡足山”。为了完成朋友的梦想,徐霞客背着骨灰,一路艰难,于崇祯十一年(1638)12月下旬,到达鸡足山,第一件事就是与山中僧人商议,将静闻遗骨下葬入塔,完成了对朋友的承诺。
年过半百的他,因这趟悲壮的“万里遐征”,双腿都已走坏,仆人也抛弃他而走。在极度痛苦中,他仍坚持写《游记》,写出了《鸡足山志》,云南大理成了他一生旅行考察的终点,其日记亦成为《徐霞客游记》的压卷之作。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丽江土司木增得知后,派了八名壮汉一路把他从丽江抬回了老家江阴。
江阴的地方官来探望时问徐霞客:何苦来哉?
徐霞客回道:“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都是受皇帝的命令前往四方。我只是一介布衣,拿着竹杖,穿着草鞋,凭一己之力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游历天下。虽死,无憾。”
回家仅仅一年后,崇祯十四年(1641),徐霞客病重逝世,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生前未能整理成书的游记手稿,在主人离世后,继续着惊险旅程。
士为知己者死 经典浴火重生
徐霞客病重之时,想将手稿交付给相交数十年的知己季梦良。因为是小人物,存世资料有限,季梦良的身份存有争议,一说是徐霞客的好友,一说是徐的姻亲,但他是徐家私塾教师的身份可以肯定。
季梦良深知责任之重,未敢及时应允,徐霞客就病故了。游记手稿落入了王忠纫手中,随任带到福州去整理,但未能成册,后又让徐霞客长子徐屺带回。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徐屺找到季梦良,托付给他,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
为了完成故友遗志,季梦良不辞辛苦,对游记手稿进行整理,又在校定稿的基础上遍搜遗稿,按日期和地域加以编集,为之分其卷次,订其前后。季梦良用统一的纸张,统一的格式,用小楷全部认认真真抄写一遍,并写序言,最终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腊月十六日编成,装订成五册,题书名为《徐霞客西游记》。这是《徐霞客游记》第一次成书。
可惜此时的大明,天下早已动荡,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城破,明朝灭亡。1645年,清军南下,江南也燃起战火。扬州、嘉定等地遭遇浩劫,江阴也未能幸免,抵抗清军长达81天之久“竟无一人降者”,八月城破血流成河。
徐家位于江阴城外,七月时家族遭遇了空前劫难,徐屺(qi)等二十余人被杀,j家中房屋被烧,所藏的《徐霞客游记》原稿被“抢散”,部分被焚,季梦良整理的抄本也散失,残缺不全。
《徐霞客游记》似乎要从这个世上消失,士为知己者死,季梦良听闻后,冒着死亡危险,与儿子季锡奎一起抢救出部分原稿和抄本。父子二人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下,着手抄写整理。因为情况紧急,这次抄写多有遗漏,未经校勘,留下遗憾。但好在让经典浴火重生,重抄本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图书馆,让我们得见最原始版本。
《徐霞客游记》流传的第一阶段我们看到,季梦良以“一时相与之情”不为名利,不辞辛劳,两次搜集整理抄录,成就霞客遗志,真可谓“千秋知己”。史书上没有留下太多季梦良、季锡奎的记载,但他们值得敬佩。
功夫不负有心人 庶子修成“诸本之祖”
《徐霞客游记》的历险还未结束,接过下一棒的是徐霞客的儿子李寄。
他不姓徐,因为他的母亲周氏为徐霞客的妾,不知什么原因,刚怀孕就被赶出了徐家,周氏改嫁李家,故名“寄”。李寄少负奇才,应童子试为第一名。江阴保卫战时,他积极参与奔走,失败后悲愤至极,绝食于山上,后被人发现救回。
李寄虽然未在徐家生长,但他对父亲徐霞客深有感情,曾设法借读到游记的一些文章抄本。从山上被救下后,他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踏上了旅途。在浏览过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后,他越发明白父亲当年的坚持和信念,更加对《徐霞客游记》的散失感到痛惜,他开始整理搜集,此时的他已步入花甲之年。
李寄经过四处搜寻,终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打听到,宜兴有个叫曹骏甫的人手里可能有最早的誊抄本。原来当年徐霞客的葬礼上,曹骏甫前来吊唁,在徐屺手中借得原稿抄录,抄了一年才还回来,之后季梦良才拿到完整版。
当李寄赶到宜兴曹家时,曹骏甫早已故去,他手中的抄本,被另一位宜兴老乡史夏隆借走。李寄找到史夏隆时,他已经七十三岁。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他是徐霞客的铁粉,为了能一睹游记,他在曹骏甫那里磨了二十年,才如愿以偿,并千方百计寻找徐霞客后人,又过了20年,才终于等到。交接时他郑重嘱咐李寄,你一定要好好保管啊。
李寄答应了,他把书稿带回了老家,为了告慰老父在天之灵,他对着日光照出原来抄本上的原文,一点点誊写下来,又与季梦良版本进行对照,校订错误,再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游记资料,进行补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的努力,李寄终于辑录成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此本被认为是后来流传诸版本之祖。
在这一段旅程中我们看到,史夏隆的半生都为完成徐霞客的遗梦。徐氏家族有负李寄,李寄却未负乃父,完成心愿的他,72岁时在无憾中去世。李寄的功劳不可埋没,我们都应感谢他。
最后历史君说:
接力仍在继续。
继李寄之后,杨名时、陈泓又先后对《徐霞客游记》作过校对。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霞客族孙徐镇,重新手录并刻板付印,成为《徐霞客游记》第一个木刻本。今天我们常见的《徐霞客游记》,基本都是在乾隆刻本和《徐霞客西游记》抄本的基础上综合整理而成的,总计有六十多万字。
《徐霞客游记》从第一个抄本到木刻本出版,跨越130多年,经历几代人,一群人为了一本书前赴后继、力挽狂澜,付出无数努力,才为后人留下巨著奇书。他们是历史小人物,却都是独一无二的英雄。
今天是“中国旅游日”,让我们再读《徐霞客游记》,心怀热爱,奔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