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常成为事件——《饱食穷民》

在最近几年,我们对于诸如996、内卷、暴食症、催吐等词语和其表示的现象经历了一个从闻所未闻,到惊奇,再到习以为常的过程。这些热点在国内也激发了一些思考和讨论。那么这些现象是否只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独有的呢?

并不是。上述现象在日本社会,三十年前早已发生,并且有人将它记录下来。日本知名记者斋藤茂男撰写纪实文学《饱食穷民》,记录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形形色色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面临的问题和当下的状态。《饱食穷民》一书有选择性地聚焦了长时间的加班、销售保险行业的非正常上升渠道、为填补空虚的疯狂消费、暴饮暴食和催吐等问题,主要关注了高新技术行业从业者、与计算机打交道的工程师、“丧偶”式婚姻中的女性、焦虑的学生等群体。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斋藤茂男的记录,他将日常的一些琐碎的表现上升到了值得深入思考的事件。人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时间,在新生事物和新现象出现时也许会有一定的讨论和分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便是“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了。如同温水煮青蛙,当时的日本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将书中描述的种种事件和现象概括起来,那便是人的异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异化,是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的,是指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书中的一个个个体似乎在追求着自身的理想和愿望,但最终都转变为受社会各层资本关系驱动,不仅理想抱负像水中月,有的比如投入巨额在晋升之路的销售从业人员,还要为基本的生存发愁。“刺激企业追求利益的冲动、经济的冲动不停侵蚀人们的生活,压垮、吞噬并统治生活本身……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特质。”。

《饱食穷民》并不是简单地对这些事件进行记录,斋藤茂男有一定文学性地编排文字,在他平淡的描述口吻中流露出丝丝温情和人文主义关怀,让即使国籍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国内作者在阅读此书之后也能产生共鸣,得到安慰。“孩子们本应是在不断地走弯路、有时会受伤的过程中成长发育的。……然而现在的社会能够容忍孩子绕弯的幅度越来越小,认为这个容忍幅度一旦超出某个程度,就再也回不到正轨。社会越来越倾向于塑造只沿正轨前行的人,而将孩子们成长所必要的弯路视作危险地带,彻底封锁、彻底阻挡他们的各种体验。所以,我会对那些拒食、过食、不上学的孩子们说,堂堂正正地痛苦好了,因为痛苦一点都不丢人。”

即使该书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力量,但也不能掩盖其不足,即,只提出问题,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既有斋藤茂男记者身份的局限性,也有问题的艰巨性。毕竟日本社会在今天仍然面临着这些沉疴般的现象。而中国社会在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直面人的异化的种种问题时,既要借鉴日本等国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还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日常成为事件——《饱食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