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情绪沟通模型,让鹿道森式悲剧不再上演

1

这几天的朋友圈被鹿道森自杀事件刷屏了,一个25岁的年轻人写好遗书,安排好后事,毅然决然地走向大海、结束生命,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留恋!


他长达5000字的遗书在网上传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挣扎“重组千万次,破碎千万次”,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的艰难痛苦“被霸凌,被逼婚,逼事业,家庭,没有私人空间……”,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理想现实中的挣扎纠结“现在我所苦苦追求的艺术,现在看起来倒是一个笑话”!


图片源于网络


鹿道森从小是个留守儿童,他在遗书里自称是流浪儿!原生家庭没有给过他温暖,留给他的是不幸的童年;上学后遭遇了校园霸凌,留给他的是心灵的伤害;成年后努力想自愈,却又一直承受现实的压力。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灵气十足的摄影师。可摄影是门烧钱的艺术,买专业设备需要花很多钱,而鹿道森出身于贫寒的家庭,并没有足够的钱支撑他的爱好。因为没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得不到很好的处理。


他在“囊中羞涩”和“追求完美”之间不断地挣扎和拉扯。终于他感觉“压力山大”,“压垮他的是无数的沙粒”,他觉得父母无法沟通,更从何谈起理解他的抑郁痛苦,他讨厌父母极强的控制欲,讨厌父母语言的暴力,讨厌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次次的伤害……


看到这里时,我抑郁寡欢,为鹿道森感到悲哀!

如果他从小受到的伤害,能及时得到排解,那么长大后生活再难都有温暖的动力向前,而不是“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点亮”;如果他成年后能学会自我释放,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那么他也不会自卑抑郁,放弃大好年华!毕竟人这一辈子,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发生这样的惨剧,伤者已逝,生者能做什么?我想到的是鹿道森自杀事件背后的情绪疏导问题,如果他能得到有效的点拨和沟通,那么他不至于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而是会选择“涅槃重生”!那样这个世界迟早会被他的艺术作品所惊艳!


那么从这点出发,今天就聊一聊情绪沟通模型的话题,但愿能帮助到你。


2

我看过很多书,也摸索过好多年,始终觉得处理情绪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而是要学会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去体察自己的状态,也就是说要从“局外人”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才能理清头绪,认清自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一个误区里打转转,只会强调我的感受,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所以往往导致的就是自我下定义——没有人理解我!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都是互动双向的,不太可能只产生单向的情绪!


所以,明白这一点是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我们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别人未必比你感觉好!说不定这个世界上情绪比你糟糕的有很多!而你已经觉察到这一点,迈出了从零到一那最关键的第一步!如果鹿道森能够了解这个常识,那么至少他在遭遇不公时,可以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自我觉察内心的情绪状态。


而这样做的背后是有科学原理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构造分为动物脑和理性脑。前者位于大脑边缘系统,后者位于大脑皮质层!


动物脑在人类进化之初就已经形成生存本能,所有的反应自动自发,产生情绪,并且它没有随着人类进化而进化,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原始脑”。


理性脑比较“年轻”,在最近的几万年里刚刚形成,它让人类具备理性思考能力,但一次只能处理判断一件事情,相对于动物脑来说速度慢、能耗大,但它一直随着人类进化而进化。


当动物脑根据外界刺激产生情绪时,理性脑会思考分析情绪状态的来源,二者之间常常发生“斗争”,这种状态常常导致的结果就是滋生更多的情绪,产生更多的生理反应。


为何是这样?因为理性脑需要在平静的状态下,才能不受动物脑的干扰,做出分析推理,进而干预动物脑的反应,让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惜的是不懂得这个原理的人还大有人在,产生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情绪冲突。今天我把它写下来,但愿能够给更多的“鹿道森”带来启发!


3

为了解决情绪沟通的问题,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非暴力沟通》里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步骤;《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里提到的“倾听+共情”模式;《拆除你的情绪地雷》里提到的情绪ABC理论……


这些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但是我始终觉得方法再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沟通模型,那么这些方法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给自己的情绪“排雷”!因为情绪一旦产生,就不能让它像鹿道森一样“埋雷”,甚至“滚雪球”,最后积累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崩塌!


所以,我今天所说的是我的沟通模型,它适用于我的状况,未必适用于你!我想说的就是我只能抛砖引玉,但愿能够帮助你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早日找到自己的情绪沟通模型,让你不再受情绪所困,活得很累!


首先,我现在的状态是多年来自我习得而成,每当有情绪产生时,我都会自我暗示“不管什么样的情绪,我都能理性应对!它对我来说,没有坏事,都是好事!”


正面情绪会让我心情愉悦,激发潜能;负面情绪会让我反醒自己,不断成长。


更重要的是当我运用我打造的沟通模型时,我可以跳出自己的主观情绪状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最后处理情绪带来的麻烦,和它说拜拜,回复正常状态。


每一次这样的过程都是良性循环,我也在每一次的自我修炼中情绪越来越稳定,生活越来越平静。请问一下,还有什么问题不能想到办法解决呢?


其次,我不断打磨我的沟通模型,让它用起来越来越顺手,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不断精进!!换句话说就是刻意练习吧!

①倾听+观察:当我有情绪时,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找个朋友说给别人听。如果在可以自控的范围内,就自己一个人倾诉给自己听;如果自己感觉很暴躁,那就赶紧找个人,换个地方去倾吐,痛快地说出来再想办法解决。


现在手机联系非常方便,视频聊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者可以用别的方式比如写下来、画下来……

总之不让坏情绪在你这里“过夜”,先把它赶出去!


在倾倒情绪垃圾的过程中,我会观察自己的反应,理出头绪,找到它的来源,完成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结束后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要意识到自己倾诉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吐槽自己的遭遇,听听别人的评价还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这一点常常根据自己或者别人的反应就能觉察,因为这是下一步行动的基础。


我常常在自我疏解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情绪是逐渐缓解还是无法缓解,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掌控当下的状态。


如果这一步不能找出真正的情绪来源,那就要采取独处离开的方式,换个环境放空自己,往往可以度过缓冲期,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②感受+共情:当我通过倾诉的环节理清头绪后,就会开始梳理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前面说过,理性思考只能在平静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所以第一步的效果决定了第二步的过程!

负面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肯定是在某种条件反射下才会产生。我会回放当时的场景,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的不愉快?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先从自己身上下手,理清来龙去脉,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然后我就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为何对方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产生?如果换作我的话,会不会还会有更激烈的反应甚至于情绪失控?


把自己的感受和推己及人的想法结合起来,和对方的感受对比筛选,常常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原来认为自己受了委屈,被人误解的感觉常常是自己先入为主,而对方说不定也是如此。当我想到这一步时,对情绪产生的场景已经非常清晰,告诉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就能找到办法PK它了。


③需求+暗示:那么理清自己的情绪感受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是离开它,解决它,这样下次才能不再遭遇它,毕竟糟心的负面情绪越少越好!


这时候,我要做的就是自我剖析情绪背后的密码,是不是自己当时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关注或者满足,才让自己产生这种情绪?


还是当时我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而没有表达清楚意图,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才让自己心生不快?或者是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想法和难处,导致对方的排斥反应?


这个节点常常容易被忽略,导致的结果就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景还会一触即发!


所以,我会努力做好善后工作,根据自己的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回头总结,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此时的我常常会主动联系对方,用合适的方式把情绪沟通到位,用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对方,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当整个过程完成后,我要做的还是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又一次经受住情绪的考验,没有变成它的“奴隶”,让我的理性脑掌控主动权,从此只为自己而活,不再受情绪所累的人生多么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好情绪沟通模型,让鹿道森式悲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