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天地自然宽

人生,是一场旅行。

这趟旅途中,有曼妙的风景,也有崎岖的坎坷。幸福,不是因为风景有多么美丽。

不幸,也不是因为坎坷有多难逾越。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

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农夫,住在山脚下,靠放羊为生,经常要去市集卖羊奶和羊肉。

他的住所,有两条通往市集的路:

一条在屋前,可以直通市集,但是这条路上横着一块巨石,根本无法通行;

一条在屋后,到达市集要花十几个钟头,农夫每天都走这条远路前往市集。

有一天,农夫下决心要移开巨石,便带着儿子一起行动。可一晃半年过去了,进展却并不顺利。有一次,儿子干活累了,坐下来休息时突然大喊:“我们为什么要移走这块石头呢?”

农夫不解:“那还能怎么办呢?”儿子回答:我们搬家不就行了吗?搬到石头的另一面,只需两个月就能盖一栋新房子,比没日没夜地凿石头要简单多了。

农夫听完,恍然大悟。

不久,农夫的家就安在了离市集很近的地方,从此过上了便利而富足的生活。

巨石无法轻易移走,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绕过它。人生同样如此,遇到走不通的路,何不拐个弯试试呢?

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只会是头破血流、徒劳无功。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时候不是路走到了尽头,而是该拐弯了。

诗人陶渊明,最初走的是仕途,20岁开始了游宦生涯,以谋出路。可是,他看不惯官场上的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

后来,为了生活,陶渊明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他最后一次做官,是在41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不过80多天,因“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弃官而去,隐遁山林。

陶渊明在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中,看不到希望,无法实现梦想,索性回归田园生活,觅得“世外桃源”,成了“田园诗鼻祖”。

生活中,不是每条路都一帆风顺。睿智的人,懂得适时拐弯。拐弯,绝不是放弃前行,而是寻求更好的出路。

心不快时,选择看淡

有一位画家,在客厅正中挂着一幅画。

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上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

看过这幅画的人,都表示不解。

画家解释道:“这幅画叫做快乐,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往往被不快遮住双眼,对美好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大智慧者,选择看淡,活得通透。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并不在于拥有多少旁人羡慕的好东西,而在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快乐,并在不如意时保持强大的心灵力量。

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记录了自己双腿残废,又找不到工作,没有出路之时,每天去地坛呆着,把那里当作“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找不到出路的他,充满焦虑和痛苦,日复一日往返于地坛,用很多时间来思考“活着还是死亡”这一命题。

这样过了几年,史铁生想明白了一件事:“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当史铁生看淡生死,便不再抱怨自己的不幸,沉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人生,找到了写作这一自我救赎之路,走上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之路。

此后,与他交谈过的人,都说他是个爱笑的人,那种微笑发自内心,无拘无束,感染着每一个遇到他的人。

正如漫画家几米所写:“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幸福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看淡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换个角度看,天地自然宽)